台股即使最賺錢的少數公司,都是外國企業的代工公司,多數公司的營收上下起伏劇烈並不穩定。台積電(2330)長期佔去台股權重3成以上,實在是相當不健康,台股比重有近7成是電子相關類股,產業類型單調,多數股票交易量都很小。上市企業內線交易等醜聞,更是不絕於耳。我曾在2022年出版的《10倍股法則》一書中做過統計:
- 過去10年,台股只有2家企業,能夠持續每年打敗0050ETF。
- 過去15年,台股只有100家企業,能夠持續每年獲利。
- 過去30年,台灣只有2家在美股上市的ADR,達成10倍股的目標。
投資的原則不會隨著交易市場的不同而有差異,投入一樣的時間精力,當然是要選擇報酬率大很多的美國股市。
證交所統計,2023年底累計台股的開戶數為1251萬戶。複委託戶數在10年內由90萬戶增加至500萬戶,證券公會統計,2024年全市場複委託戶數為589萬戶,複委託交易量7.84兆元。複委託投資海外市場時,10個人有7個選美國。
複委託美股以股票與ETF為主力。複委託交易中有高達55%的資金流向美股個股,38%投入ETF,合計超過9成。
耗費同樣的心力,卻有更好的選擇
和台股比較下,美股具備以下的優勢:
- 美股200年來持續交易且不曾中斷,長期持有的股票,不會變成壁紙。
- 任意18年間的投資報酬一定是正報酬,對長期投資人有利。
- 美國企業才是掌握未來趨勢、市場訂單、擁有卡脖子技術的命運決定者。
- 法規完整,規模龐大,市場很難被操控。
- 產業完整,美股有數百家台積電等級,甚至比台積電更好的上市企業可供選擇,紐約交易所(NYSE)、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再加上櫃台買賣(OTC)市場,約有1萬2000檔股票可供交易。
- 全世界各國的領導企業幾乎都會在美股上市,美股是全球企業估值最高的市場。2025年3月的統計,美股總市值佔全球股市總市值的64%。
我在《10倍股法則》一書中曾詳細列出,過去30年,美股上市企業能達成百倍的股票就有841家,台積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149倍。美國經紀商競爭激烈,目前都是零手續費,財報和資訊豐富,交易系統功能更是強大完整。
如下圖所示,台股產生十倍股的機率,大概只等於美股產生百倍股的機率!世間並非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投入相同的心力,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報;但投資台股或美股,我們卻可以自行選擇!
投資美股,必須注意匯率風險嗎?
30多年前,美金兌新台幣曾經是1:25,現在是1:32。假設30年前,你開始投資美股,現在你可取得的獲利會包括以下2部份:
- 資本利得:30年前如果你開始投資代表美股大盤的標普500指數,包括股息,可以取得10.65%的年化報酬,以10.65%的複利年化報酬進行投資,30年後可以取得本利和20.82倍的報酬。
- 匯差獲利:這30年期間新台幣貶值了28%,大部份台灣人終究會把投資美股的錢匯回台灣換回新台幣,所換得的新台幣會多了28%。
這對台灣投資人投資美股而言,其實是兩頭賺!即使28%是「匯損」,對比20.82倍的股票資本報酬,差了74.36倍!孰輕孰重?除非是短期炒匯,否則匯率對美股投資的影響不應成為考量。比起其它貨幣,美元匯率算是最穩定的。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2025年第1季的統計,美元在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所佔的比重約57.74%。2024年2月時SWIFT的數據顯示,美元佔全球交易的比例為50%。2022年時國際結算銀行(BIS)的統計指出,美元佔全球外匯市場近90%的外匯交易量。
美國的綜合國力還是獨一無二,現在活著的人,有生之年應該還是如此;未來最具影響力的貨幣,依舊還是美元。
台股?美股?兩者大不同
大部份投資美股的台灣投資人,幾乎都有台股的投資經驗,而且是近年才投入美股的投資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議想投資美股的台股投資人先閱讀一下我2022年出版的《10倍股法則》一書第2章裡,針對美國股市和4大主要交易所的完整介紹,以及第三章中對美股各產業的詳細介紹。美股上市企業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類型的產業,分布平均。
1.不要坐井觀天
世界不是只有台灣,不要從台灣的視角來看世界;美股上市企業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最頂尖企業。台股投資人動不動就拿台積電和美股大部份的企業比較,動輒用台股投資的邏輯來思考;這是極不合理的偏見。台灣投資人習慣去期待股市崩盤時,要求國安基金護盤,美股總市佔全球所有股市的64%,規模龐大,就算是政府也不可能拿納稅人的錢直接進場護盤。
2.美股企業虧損是常態
台股投資人對企業的虧損忍受度很低,只要沒有盈餘,不會去深究原因,幾乎都會立即變心賣股。許多美股的科技巨擘,公司都經歷過很長的一段沒有盈餘的日子,若是長期投資者,判斷正確,這些優秀的企業的好日子反而是在後頭。網飛(Netflix)、特斯拉(Tesla)、亞馬遜(Amazon.com)、賽富時(Salesforce)在首次盈利前,就分別連續虧損了6、17、9、5年。
如下圖所示,美股上市企業虧損的比率逐年升高,趨勢明顯。
3.營收是美股的主要估值指標
我在《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一書裡曾提醒過投資人:營收對所有企業的重要性,以及不可取代性;因為財報中基本上只有營收數字是眞實可信的,其它的數字都是可以透過財務工程和會計手法進行「合法地」調整。這也是為何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股主要投資人幾乎都會以營收的成長率做為企業估值的主要指標。
台股投資人的估值方式則較為單一化,幾乎只看淨利,根據每股盈餘再乘以個別產業的合理倍數,直接得出企業的估值;這種估值方式在美股根本行不通。一如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一再敎育亞馬遜的投資人:自由現金流才是決定企業能否生存的決定因素,不是盈餘!本益比還是很重要,但不是估值的全部;本益比易受利率影響,利率在每個年代的差異很大。不是盈餘,美股是以營收做為估値的主要指標,這是台股投資人踏入美股必需重學的第一課。
4.美國線上券商vs.複委託
台灣人投資美股目前主要是透過美國線上券商和複委託這2種方式,我個人用過6家美國線上券商和一家台灣複委託的服務。兩者能提供的服務範圍、品質、便利性,和費用差距非常大,下圖即是我個人的實際使用經驗分享。
除非有特殊考量,使用美國線上券商來投資美股,應該會是美股投資人相對較佳的選擇。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投資人的美利天堂》

《投資人的美利天堂:30年美股投資,年化報酬23%者的現身說法》
作者: 林子揚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8/26
作者簡介
林子揚
現為美股專職投資人、財經作家、中英文部落客,資訊工程碩士,曾任職大型跨國科技業25年。專長為軟體、電子裝置設計、跨國大型專案,以及企業咨詢。
作者深信並實踐成長股長期投資、集中投資及能力圈內投資的原則。30年來只投資美股,完整投資生涯29年(1996年至2024年)的年化報酬率為22.76%(同期間標普500指數為8.12%,台股加權指數為8.25%)。過去29年中,只有5年是負報酬,1995年時以1元的投資至2024年底,已經成長383倍! 收獲9檔的10倍股、歷經13家持股企業的19次股票分割。
總計著有《投資人的美利天堂》、《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10倍股法則》等40本財經和資訊著作。
責任編輯:陳芊吟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