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開始加速和世界連結,川普總統強調「去全球化」,並要求全世界到美國投資,但這是以美國為中心,全世界其他國家和台灣都必須積極全球化。

有人問我未來有哪些資產可以投資?我告訴他產業不是重點,關鍵是和世界的連結,不管是「引進來」或「走出去」,都非常值得投資,這比純本土需求更值得關注。

台灣未來商機:跨境整合

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和科技快速發展,台灣在全世界的定位正在改變。未來投資一定要注意這個重要趨勢,不能只侷限在台灣一地。

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和德國投資,帶動半導體供應鏈外移,現在又搭配「主權AI」,以致AI伺服器大廠紛紛前進美國。但很多人忽略了除了科技產業之外,台灣還有很多不同行業,都正積極投資美國。

以八方雲集為例,已在美國開出十多家門市。這家以鍋貼起家的連鎖餐飲,靠著「快速出餐、中央廚房、自動化包裝」的效率,在高工資的美國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他們和鼎泰豐都是「台式餐飲系統化經營」在美國代表。

另外,隨著跨境旅遊爆發,相關產業鏈也受惠。其中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是「電子支付系統」,以全支付為例,2024年已進入日本市場於2025年成為台灣首家落腳南韓的電子支付平台。這些海外連結基礎建設的投資,短期不一定會立即獲利,但我認為是正確方向。

台灣缺水、缺電、缺地、缺工和缺人,這種資源的匱乏,雖會逼迫企業出走,但反而造就整合跨境資源的商機。

另外,我也非常看好「財富管理」商機,台灣有許多資金都在尋找海外投資機會,近期政府成立的「亞太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揭牌,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資源並非只單向「流出」,也有「流進」。這2年台灣人才極度缺乏,從藍領勞工到白領服務業,都嚴重缺工。像是五星級飯店、護理行業都受缺人影響,未來引進移工勢必成為趨勢,人才仲介應運而生。

台灣企業應多尋找跨國新商機

台灣企業應轉變思維,多思考「跨國」商機,不管是走出去或引進來都有太多機會。商機不限於高科技,也包括傳產跟服務業,資金、人才、know-how都有缺口待補強。

如果企業自身海外資源不夠,可購過「購併」快速成長。你可能沒聽過貿聯這家公司,但他們在過去5年至少併了4家海外企業(如新加坡商Speedy Industrial Supplies、德商LEONI工業應用事業群、東歐Easys s.r.o.、瑞士商Alpha),營收、獲利及市值均大幅成長。

台灣不應再自我封閉,從和世界的連結中,我們可以找到新商機及成長的動力。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