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可發現一種現象:以往民眾喜愛的保險、儲蓄險資金,明顯出現資金轉向,而且越來越明顯,這股龐大的資金在近年成為國內股市的主力。

從最初的定期定額、單筆申購,逐漸演變成眾多ETF及各類基金湧現,成為支撐大盤股價持續創新高的主要力量。加上外資的買賣,進一步左右市場走向。

再加上全球出現去美元化資產潮流,原本以美元為主的保守型資金也逐漸轉移到新台幣。債券型資金因違約率上升及報酬波動,部分轉向股市

股市幾乎成為全民運動,這幾年的基金或ETF投報率表現不俗,滾雪球效應造就了台股當前的榮景。

台灣的高科技及半導體優勢是推升股市的根本源頭。AI與台積電藉由技術創新,使台灣從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進化到各領域應用AI,硬軟體皆被廣泛採用。這股趨勢才剛開始爆發,因此「強者恆強」表露無遺,強勢股持續領先,大型與中小企業皆有機會。

然而,其他產業困境嚴重。台幣升值侵蝕利潤,加上川普關稅壁壘及稅率疊加,高於主要競爭對手;這些外銷傳產企業僱用人數多,但缺乏資金赴美設廠或提升技術設備,必然成為日後台灣整體經濟過度傾斜的未爆彈。

由於權重及市值影響,現行股市指數已徹底失真,無法反映台灣整體經濟現況。居高思危,老話仍然適用:保留強勢龍頭股,或分散於ETF,是可行辦法;提高現金比重與防禦性標的,也是必要動作。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