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太可怕?這種想法可能正讓年輕世代付出慘痛代價。
根據美國Bankrate今年1月的調查,約21%的受訪美國人認為股市「太令人害怕」,因此不將股票作為首選投資工具。這個比例在年輕世代更高——Z世代達29%,千禧世代為24%。許多年輕人寧可把錢放在定存或債券,以為這樣比較安全,殊不知這種想法正在侵蝕他們未來的財富。
在該積極時過度保守
「當你年輕時,擔心下跌風險多於上漲潛力,這大概是最大的錯誤,」美國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執行長布朗(Josh Brown)直言。
布朗認為,年輕投資人根本不該在投資組合中配置現金或債券,應該全力投資股市。「你擁有每個專業投資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更多時間,」他說,一旦認知到長期複利的好處,你會發現:買進並持有股票雖然看似風險大,實際上風險反而更小。
數字會說話
數據清楚說明原因。根據統計,標普500指數從1928年到2024年,包含股息的年均報酬率接近12%。同期10年期美國公債約5%,企業債券約7%。
「股神」巴菲特也支持這個觀點。他曾警告,長期投資者不承擔股票風險是「可怕的錯誤」。他指出,「投資期限越長,多元化股票組合實際上比債券風險更低。」2014年,巴菲特更透露他計劃將身後留給妻子的資產,90%投入標普500指數型基金,僅10%配置在政府債券。
對投資新手來說,好消息是進入股市不需要複雜的操作。「如果你要自己動手投資,我會利用指數型基金和指數型ETF,」布朗說:「在你累積到六位數(美元)的低成本股市投資部位之前,真的沒有其他值得討論的。」
研究機構Morningstar個人理財與退休規劃總監班茲(Christine Benz)也建議年輕投資人從全市場指數型基金開始。指數型基金的優勢在於:它持有數百檔股票,追蹤整體市場表現,不需要投資人費心挑選個股。歷史證明,在長時間內,指數型基金的表現往往優於大多數主動選股的投資人。
班茲表示,年輕投資人可以從全市場指數基金著手,像先鋒全球股票ETF(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VT)這樣的全股票指數基金,提供美國和非美國股票曝險,對於年輕投資者來說,是不錯的「一勞永逸」基金。
通膨才是真正的敵人
許多年輕人把錢放在現金或定存,以為這樣「不會虧損」。但這忽略了一個隱形殺手——通膨。當投資報酬率低於通膨率時,你的購買力實際上是在下降。這種「通膨風險」,對長期財務規劃的傷害,往往比短期市場波動更嚴重。
財務專家的建議很明確:首先,在二、三十歲時,投資組合應以股票為主。其次,從追蹤大盤的低成本指數型基金開始。第三,投資不是賭博,而是長期持有優質資產,讓時間發揮複利的魔力。
年輕,本身就是最大的投資資本。當你擁有時間這個最珍貴的資源時,過度保守才是最大的風險。正如布朗所說:「你必須先致富,才需要考慮保護財富。」
資料來源:CNBC、路透、Morningstar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