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信託,該先評估和盤點的,不是報酬率,而是自己的需要,還有與家人的關係。如何透過信託,讓一家人的財產和生活都得到安頓?請看以下他們的真實故事。
一場意外,家人出現照護分歧
用200萬+保險年金解決分工分錢難題
「因為心疼媽媽!」是小雨(化名)做信託的起心動念。
四十多歲的小雨,經營一間才藝教室。她的娘家,雖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但對所有家人,小雨的媽媽全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就是不夠照顧自己。爸爸過世後,她更捨不得花錢,過得很省。」小雨說。
三年多前,小雨媽媽受傷,住院開刀、全天候看護的花費,一次治療下來至少要五十萬元,小雨和兩個姊妹都肯先出。但媽媽術後需要長期復健,小雨姊妹因為已經婚嫁,也有小孩和工作要顧,便找其他家人商量分工照顧媽媽,「(他們)都沒辦法『幫忙』照顧,也沒想要出錢。」小雨說,她和姊妹本來想扛下來,但又怕動到媽媽的錢會被說閒話,「我已經出錢出力照顧媽媽了,不想還有家人要與我對簿公堂。」
小雨在找閨蜜們訴苦時,其中一位正好在銀行工作,就提到了信託,小雨細問完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