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美國對台灣課徵高於日韓的關稅門檻,以及新台幣升值幅度居亞洲之冠的雙重壓力下,八月台股加權指數再寫下新高紀錄,自四月川普關稅解放日至今,大盤漲幅超過兩成,在數道逆風下創高,也令投資人開始懷疑:台股過熱了嗎?

但先看數據,七月台股整體合併營收達到四兆零七百億元,也同樣寫下歷史新高,背後的關鍵字,仍是AI。

再攤開鴻海第二季的財報,營收、稅後淨利都改寫歷年同期新高,根據公司給出的未來指引,在第三季,由該公司出貨的AI伺服器機櫃量,將季增三○○%,預期公司的相關營收在下半年兩季將會「強勁成長」。

做為僅次於台積電、台股市值排行第二的大盤權值股代表,鴻海繳出歷史性的成績單,是台股未來接續看漲的強心針。

AI伺服器3強 下半年才進入出貨旺季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台股多頭走勢有望持續
9月過熱個股難免回檔震盪

「未來兩到三年,我覺得台股持續(保持)多頭的機率,是遠高於突然出現大幅度景氣衰退(的情境)。」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朝政直言,若把未來AI相關潛在的市場規模納入計算,他認為此時的台股即使寫下了新高,但未來仍會繼續向上攀升。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分析,從輝達相關供應鏈來觀察,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