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執行長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近期拋出一封公開信,宣示要將「個人超級智慧」(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帶給每一個人;他描繪的未來,不是手機,而是人人配戴的智慧眼鏡——能協助用戶實現目標、創造內容、甚至「體驗任何冒險」。

佐伯格強調,雖然AI進步「當下尚緩」,但抵達人工通用智慧(AGI)的終點已「近在眼前」。

發揮鈔超力!佐伯格成「地表最強AI獵頭」

要實現這幅願景,Meta正以前所未有的資本與人才攻勢做後盾。今年至今,Meta不但斥資143億美元(約新台幣4277億元)收購AI訓練資料龍頭Scale AI的49%股權,更成立「Superintelligence Lab」,由Scale AI執行長Alexandr Wang(汪滔)領軍。

自此,Meta從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及Apple等對手挖走多名科學家,部分開出高達1億美元(約新台幣29.9億元)年薪,普遍亦落在100萬至140萬美元(約新台幣2991萬至4187萬元)區間。

佐伯格警告:模型過度開放存在高風險

佐伯格在信中暗示,業界部分公司擬將超級智慧「集中」於自動化所有有價值的工作,再以全民基本收入安撫社會。他明確表態,Meta要的是「個人賦能」而非「全面取代」。

他同時示警,開源大型模型雖可促進創新,但過度開放可能讓惡意人士繞過安全機制,在大規模層級觸發危險行為。

面對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出的AI開源行動計畫,以及AI倫理辯論持續升溫,佐伯格直言:「這10年將決定前進的道路。」Meta看似要把「超級智慧」的方向抓在自家與廣大用戶手上,而非集中於中央政府。

佐伯格為何押寶智慧眼鏡?

佐伯格在公開信中將智慧眼鏡定位為「超越手機的下一代運算平台」。他認為,透過AR(擴增實境)眼鏡,用戶將能以更自然的方式與超級智慧互動,不必低頭看螢幕,而是直接在視野中獲取資訊與協助。

根據佐伯格的願景,智慧眼鏡將成為個人超級智慧的理想載體,有3個理由:

  1. 即時視覺分析:眼鏡能即時「看到」用戶所見,提供情境化資訊與建議。
  2. 無縫體驗:減少切換不同裝置的摩擦,實現「看即得」的資訊獲取方式。
  3. 全天候陪伴:不同於手機需拿出使用,眼鏡可持續佩戴,成為「智慧延伸」。

針對上述願景,Meta才在6月份公布Aria Gen 2研究型智慧眼鏡,其重量僅75克,透過升級的雙眼視線追蹤與4鏡頭的3D手部偵測,為研究人員提供精準的使用者意圖與環境資料,旨在為下一代運算平台奠定基礎。

Aria Gen 2有何酷功能?

Aria Gen 2在框架內整合4顆Computer Vision相機,以支援3D手部與物件追蹤,並在鼻墊置入Photoplethysmography(光體積變化描記)感測器以估算心率。

Contact Microphone(接觸式麥克風)則強化吵雜環境下的收音品質;新加入的Ambient Light Sensor(環境光感測器)可辨識室內外光源差異,進一步提升運算精度。不但裝置提供8種尺寸,且鏡臂可折,延續研究者導向的輕量化設計。

該新機建立在2020 Project Aria架構之上,Meta計畫於今年稍晚開放研究申請,期望藉由龐大的感測資料訓練AI與機器人學習模型。

Meta並將累積經驗回饋於Ray-Ban智慧眼鏡、Orion AR(擴增實境)眼鏡與「Hypernova」內建螢幕眼鏡等消費級路線,藉此鞏固其在穿戴式運算與空間運算平台的領先位置。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原文標題:灑錢、搶人、搞AI!祖克柏曬「個人超級智慧宣言」:為何智慧眼鏡是AI個人裝置聖杯?

延伸閱讀:
iPhone殺手來了?Meta公布智慧眼鏡「Aria Gen 2」硬體構造:它是下一代計算平台?
微軟揭AI衝擊報告:最穩與最危的40個職業有哪些?高學歷不等於鐵飯碗?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