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糕餅店陳允寶泉,是許多台中人心目中的名店,且連續多年入選台中十大伴手禮老舖。以小月餅、檸檬餅、太陽餅聞名,每逢佳節門市常擠滿人潮。

這家百年老舖從2013年營收僅數千萬,十年間營收翻了五倍多。在多數人印象中,百年老店往往給人一成不變的印象,為何他們能突破?事實上,因為店鋪所在的商圈沒落,加上客層老化,變革之前,其實曾面臨虧損。

為突破困境曾讓人生變黑白、努力也因經營迷航變徒勞

面對困境,陳允寶泉企業主翁羿琦展開多管齊下的求生之路。在台中勤美商圈開設文創門市吸引年輕客群、積極參與各類糕餅展覽,親自管理門市、為增加營業額,四處找新通路、不斷研發新產品以求招攬新客。

「我那時候沒有休息時間,更常一個人焦慮到睡不著,看丈夫睡得這麼好,曾經搖醒他,我都睡不著,看你這麼好睡,我真不舒服。」翁羿琦笑著回憶。

她累癱,營運卻不見起色。勤美商圈文創店因未能精準定位加上租金過高而告終、新產品因銷售不佳造成庫存失控,每年報廢上百萬貨品;為讓通路商願意進貨,她更讓利,導致整體毛利率不到10%。

所有的努力,都像重拳打在棉花上,徒勞無功,「我實在不想過這種人生。」她甚至常常懷疑人生。

轉機,發生在2019年,直至翁羿琦遇見商明企管顧問。她帶著丈夫與兒子一起參加商明國際企業主計畫(BOP),學習建立組織圖、制定標準作業流程、進行職責移轉。翁羿琦開始將原本集中在自己身上的功能,分配到專業部門,獨立出行銷部、公關部等單位。

隨著組織架構重整,陳允寶泉實現各部門各司其職的專業分工,提升營運效率與決策精準度。

陳允寶泉企業主翁羿琦(右3)導入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右1)與共同創辦人張倩瑜(右2)所引進的企業主計畫(BOP),順利將功能分給組織,展開了百年老鋪的轉型之旅

從家族老店到專業組織分工 聚焦經營成翻轉關鍵

獨立出各部門後,他們成功將營運思維從「產品導向」轉向「市場導向」。陳允寶泉副總經理陳溢輝解釋,長期以來,他們缺乏系統性的產品規劃,常根據個人喜好開發新品,以至於陳允寶泉一度有近600種產品,門市人員需熟記厚重的產品手冊。隨著專業分工的推進,並且請行銷公司協助市場定位,他們認識到:市場要的不是多,而是精緻獨特。

「我們開始用毛利跟營收做分析,把表現最差的產品砍掉,只留最好的。」陳溢輝說。

現在,他們專注在三大核心產品:檸檬蛋糕、太陽餅和小月餅。以檸檬蛋糕為例,會根據季節推出不同口味的變化,如冬季草莓檸檬蛋糕、夏季芒果檸檬蛋糕、秋季柚香檸檬蛋糕。他們也改良太陽餅皮使其熱量降低、研發出使用台中知名「東泉辣椒醬」口味的太陽餅,成功創造話題。

透過這些策略,七年內檸檬蛋糕的營收成長了十七倍。也因為產品推出精準定位於二十五至三十五歲消費者,訴求減糖無負擔、精緻伴手禮等,平均顧客年齡從五十歲以上降至三十歲左右。

聚焦,讓傳統產品能更有節奏的創新。產品因透過行銷部與公關部聯手以社群行銷、發放新聞稿等手法,更快速被看見,「以前再好的產品缺行銷,也是賣不好!」現在,他們學會包裝宣傳新品,創造附加價值,也不必再如從前自砍價格,求著通路幫忙賣,整體毛利率因此翻倍。

經過組織變革,且傳承到第五代的陳允寶泉,將繼續求新求變,持續讓全台灣的消費者耳目一新

我的人生金句

家族企業傳承之路充滿挑戰,勇於放權,才能讓基業不斷。不敢放手,往往是因無知而畏懼改變。   

—陳允寶泉企業主翁羿琦

她讓新一代去闖去試 轉型成功在於「放手」

陳允寶泉的轉型成功,核心在於「捨得」,捨去複雜產品線,捨去傳統思維。然而,能捨的背後,其實是翁羿琦願意放手,讓新的一代去闖去試。

「很多家族企業常常碰到第一代不願意放權給第二代。」翁羿琦坦言。能把手上的權力釋出,真的是很難的課題,但她卻願意讓兒子多去嘗試。當陳溢輝在行銷上嘗試新做法時,翁羿琦給予充分支持,即使有時會賠錢。例如花30萬元拍攝微電影,效果不佳,但翁羿琦視之為必要的學習過程。

之所以翁羿琦願意,是因為勤學。「企業主能看見多少層樓的可能性,就決定了他放權的意願與程度。」商明國際共同創辦人張倩瑜分析。

翁羿琦透過商明BOP培訓讓她從原本只看見一層樓,發現還有更多層樓可攀登,視野拓展,她才能知道,愈是放手,企業才可能透過組織的運作獲得成長,進而實現營收的大幅成長。陳允寶泉的故事證明:百年老店的生命力,不在於一成不變,敢於破圈,求新求變,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綻放光彩。

經營之道 商明解答

商明國際共同創辦人張倩瑜

痛點:為什麼家族企業的傳承與放權如此困難?
解方:真正的傳承難題在於「心」的放不下。創辦人常陷入兩難:希望「家和萬事興」,同時對下一代能力存疑,導致難以放權。企業存在不僅為維持營收,更為創造價值。傳承起點應回歸提問:企業未來是「持續擴展」還是「維持現況」?當創辦人與家族達成共識,才能制定一致決策。若選擇擴展,必須面對繼任者培養與組織轉型,接納必要的學習成本。家族企業傳承是精神的延續。

痛點:如何解決家族成員之間對於決策的紛爭?
解方: 再多討論也難以達成完全共識,因為決策好壞往往實踐後才見分曉。不同位置的家族成員皆出於「為公司好」提出意見。關鍵在於:這個「好」的標準是否明確定義?若企業願景清晰具體,即使意見不同,也能回歸評估「此做法是否接近願景」。願景必須從牆上標語轉為決策邏輯,才能成為協作指南針。

痛點:如何避免家族企業過度依賴人治而導致判斷失準?
解方: 家族企業常由當家者定奪大小事,但當今變化速度已超越個人經驗極限。在資訊爆炸、科技加速的環境中,「通才領袖」難以單獨應對複雜局勢。家族企業需建立專業分工與決策機制,將判斷力分配給專業部門與人才。從「一人多職」走向「團隊共治」,不僅減少個人偏見對決策的干擾,也提升企業適應力。真正傳承是建立能持續前進的系統,核心是專業團隊協作而非單一個人。

陳允寶泉小檔案

成立:1908年
員工人數:70餘人
主要業務:百年糕餅品牌,專注於傳統糕餅與創新甜點開發
關鍵地位:台中十大伴手禮名店,曾獲各大美食評選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