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這個裝置對一般大眾而言可能有點陌生,但它卻是電子設備控制和安全領域的必備元件,從家電、電動車、商用到工業系統都少不了它。台灣50年老牌繼電器廠商松川精密就靠著專注做繼電器,將事業版圖拓展至全球,並打入電動車、太陽能逆變器、智慧電網……等趨勢產業,成為車用與新能源產業的領先者。
敏銳市場洞察,2008年率先嗅到新能源商機
1974年成立的松川精密是台灣第一家繼電器廠,從早期以代工起家到發展自有品牌,一路從家電及工業控制繼電器,拓展至車用領域。如今更因為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成為投資市場矚目的焦點。
被問到如何敢以前瞻眼光、領先投入新能源技術與產品開發,松川精密副董事長吳頌仁的答案是「壓力」。十多年前,中國製造崛起,低價競爭對松川精密帶來龐大的壓力,曾經成功開拓車用市場的松川精密決定再次啟動轉型,開發新藍海市場。當時正值全球金融海嘯,國際多晶矽價格暴跌,而多晶矽是太陽能電池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這意味著太陽能成本大幅降低。「松川精密深入汽車產業,我們觀察到當時車廠間開始關注減碳議題,認為電動車將成趨勢,而太陽能既是最成熟的替代能源,且成本降低後更有龐大商機。」結合多方面洞察,松川精密在2010年決定以「新能源」為方向啟動轉型,並制定一連串技術策略;掌握先機的背後,是松川精密敏銳的趨勢嗅覺。
2人團隊開始投入研發、開拓市場,只花2年就創收
創新轉型說來美好,做起來卻是「談何容易」,尤其要投入的是嶄新的市場,從無成功經驗可以參考,考驗著松川精密的實驗和技術能力,從技術開發、到概念再到產品,還要能自我驗證、提出大量數據,才能說服客戶端採納。為了在看見實際績效前最小化風險,松川精密首重「固本」,不動用既有團隊,只由吳頌仁帶領一個小團隊開始投入,設定三年為停損點,不賺錢就收攤,不對公司造成影響。所幸只花了短短兩年,松川精密的新能源產品就獲得市場接納,展現亮眼獲利績效,因為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讓松川精密成為當時唯一的供應商,市場上根本沒有對手。之後松川精密更成為美系電動車大廠的主要供應商,隨著電動車市長快速成長,財務績效也水漲船高。
截至2024上半年,新能源產品類,包含電動車、太陽能、儲能以及相關周邊充電系統,以及智慧電網相關產品,已佔松川精密營業額56%以上,且成長動能強進,估計至年底將突破60%,
新能源帶動、智慧製造加持,松川精密毛利率不斷攀升
隨著營收持續增長,松川精密一方面擴充產線,另一方面也持續導入、精進智慧製造,從而能夠大幅降低人力需求,並且突破地緣風險僵局,在全球進行短鏈佈局,就近市場投入生產。以松川精密的墨西哥廠為例,因為高度自動化,50名員工就創造近10億元產值。生產佈局的優化加上新能源產品比重持續增加,松川精密的毛利率在近年來也不斷攀升,數年前還在18.6%,2024年12已突破28%。
近幾年在綠能、智慧電網以及電動車的加速發展下,儲能設備商機突飛猛進,且勢必在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強勁,更將帶動電流交換必備的繼電器需求。吳頌仁表示:「新能源產品需求較新的設計,我們為很多領導品牌做客製化,這些產品會被很多其他客戶拿來沿用,透過這樣的策略能為松川精密擴大許多客戶群,並成為繼電器產業的領頭羊。」近十年,松川精密在全球申請的專利件數高達222件,不僅展現研發成果,也成為其競爭優勢的護城河。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以創新、客製化主導的藍海市場裡,得以擺脫惡性價格競爭。吳頌仁強調:「我們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個解決方案提供者,可以與客戶一起探索需求、共同研發創新,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結合松川精密銷售組織遍佈全球的軟實力,得以搶先洞察3~5年後的市場需求,無論未來市場方向如何轉變,松川精密都能以最前瞻的眼光提前佈局、繼續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