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無法升級,是企業競爭的硬傷!曾任跨國企業高階主管的桃園市市長張善政,尤其深諳這個道理。

張善政考量桃園企業面對挑戰愈趨嚴峻的國內外市場,需要取得升級轉型、產業高值化的技術力,交由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盤點在地國家級學研機構的科技研發能量,藉由舉辦「媒合會」的搭橋方式,為企業及科研機構牽線技術轉移合作,打造供應鏈韌性、搶攻市場新商機。

出身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過往也長期專攻科研的經發局局長張誠,對於桃園的大型學研機構,也相當熟稔。他強調,中科院、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簡稱國原院)、中華電信研究所、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等,皆設立於桃園,且具備全國最多、最強大的國際級科研能量,所以經發局以官方身分,主導建構研發孕育平台,彙整這些機構的創新技術,向企業推介,並運用「產業出題、學研解題」模式,促進產官學研知識交流、技術資源互通,達到產業升級、產業轉型、能量提升的目標。

國原院先發 端出4項國家級新技術

國原院王正忠副院長(右)向桃園市經發局張誠局長(中)介紹專利新技術


在今年6月底,經發局與國原院共同舉辦「鏈結桃園─專利研發技術招商媒合會」,首度展示國原院4項具高應用潛力及專利保護的創新技術,向參與的桃園15家企業,聚焦介紹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及可行性,希望促成雙方的對接及技術資源的互通。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長王正忠出席媒合會致詞表示,國原院下設10個研究所,針對此次媒合會,先由3個研究所提出節能除濕、X光造影應用、AI影像增補、廢水沼氣處理的4項技術,與企業進行交流。

依據這15家企業的技術需求性,分別對應4項技術落地應用的領域,首先安排各技術的研發人員進行口頭介紹。

在節能除濕技術項目上,國原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恒毅博士指出,該所研發的除濕輪乾燥系統,已經可供農業、工業與住商環境使用,而且比起傳統乾燥設備,不僅能減少柴油燃料使用、降低乾燥製程耗能與碳排放量,預期可減少能源消耗達到30%以上。

針對X光造影應用技術,輻射防護所副研究員張家豪則強調,國原院為國內唯一可提供X光放射成像技術完整解決方案學研單位,相關技術具完整專利布局,目前可技轉專利計36項,對於想跨入高值化X光醫用診斷、工業用檢測領域系統及組件開發商,該所可協助系統設計、雛型機實現及性能驗證。

隨著AI科技的進步,輻射防護所研發的腦功能影像數據擴增方法,建立大腦影像的比對標準,並自主開發一套失智症影像輔助診斷平台,建立核醫腦血流影像分析軟體,協助醫療端提升早期辨識能力。該所助理研究員曾繁斌表示,這項技術只需要少量健康人的腦影像,推估出不同年齡的正常影像,可建立一套可隨年齡變化的「健康標準模板」,幫助醫師與AI更準確地辨識異常區域。

而化學所研究員曾繁斌介紹的含氮有機廢水處理技術,適用於畜牧場,能為高含氮沼液提供去化的出路,並提升厭氧發酵沼氣產量。目前該所提供的技術服務,包含潛力料源瓶杯批式沼氣潛能評估、公斤級規模設備連續運轉測試、客戶應用模式建議與經濟效益估算;至於技術轉移方面,則有評估與協助具投資意願廠商申請業科計畫、包裹式專利與技術整合輸出,以及教育訓練、技術輔導與諮詢。

強調落地應用 企業給好評

國原院提出節能除濕、X光造影應用、AI影像增補、廢水沼氣處理的4項技術,與企業進行交流。


隨後,各項技術研發人員引導企業前往所屬實驗室,進行實地參訪。其中,設址於桃園楊梅、專注於產業環境控制設備研發與製造的博士門公司亦參與此次交流。該公司副總經理吳進益於參觀物理所的除濕輪乾燥系統後,對其實際應用成果印象深刻,特別讚賞該系統在除濕、控溫與節能方面所展現的高效能。

吳進益表示,博士門將與物理所技術團隊展開更深入的技術交流,進一步探討共同開發產品的可行性。他建議物理所可優先針對半導體無塵室的環控需求,進行設備潔淨度驗證;並指出,該項技術亦具備應用於特殊儲存場域的潛力,值得進一步對外推廣,讓更多業界單位了解我國在高效率環控技術上的研發與應用實力。未來,雙方可持續深化合作,拓展多元應用場景,例如軍工市場等具特殊環控需求的領域。

這次媒合會介紹國原院的新技術,為業界罕見且含金量高,參訪企業多給予好評,並期待經發局持續舉辦媒合會,幫助企業導入具備競爭力的新技術。

企業投資最怕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五缺」,經發局除了全力解決「五缺」障礙外,因應全球市場環境正經歷川普關稅戰、地緣政治、國際供應鏈重組、綠色轉型等的衝擊,自今年起,不僅加碼設置導入技術媒合機制,還引進美國矽谷全球知名創業加速器平台Plug and Play,落地桃園成立新公司,輔導在地新創企業敲開全球市場的大門。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