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大葉高島屋比較中規中矩,品牌也偏老,但現在會引進流行的品牌,甚至吸引到外地人流。」天母商圈發展協會執行長王合禮觀察。9月25日,大葉高島屋舉辦31周年記者會,董事長葉季展親自出席,分享過去一年改裝成果與未來規畫。
這幾年大葉高島屋表現如搭雲霄飛車,營收從2020年的38億元腰斬低點,一路回升至2024年的56億元,超越遠東SOGO台北天母店。
大葉高島屋靠3招走出營收谷底、重返天母霸主
大葉高島屋成立於1994年,是天母人的共同回憶,但隨著新光三越、遠東SOGO陸續加入,營收也受到影響,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更腰斬剩下38億元。轉機出現在2021年,創辦人葉松根的小兒子葉季展接任董事長,透過3大策略,帶領大葉高島屋重返天母百貨龍頭。
1.引進指標性餐飲品牌,帶動人流
葉季展上任後要求團隊積極引進話題餐飲,包含上海鄉村、開飯川食堂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旭集,占地500多坪,為全天母最大的吃到飽餐廳,如今是館內業績最佳的餐飲品牌,營收逼近店王Mia C’bon超市的3至4億元。
如今,餐飲貢獻約40%營收,並吸引淡水、五股等周邊地區的來客,淡水甚至成為第三大的人流來源。
2.投入10億元改裝,打造更豐富的消費體驗
大葉高島屋將原本的5樓停車場變更為商場,斥資10億元進行30年來最大規模改裝,讓品牌能以更大空間展現特色。新進櫃位包含寶雅新店型POYA Beauty、玩具反斗城、生活工場等,提供更多元的消費體驗。
FB社團天母幫版主何信融指出,和其他百貨相比,高島屋更適合家庭客,「空間大、櫃位規模大,帶小孩來更方便。」
3.深耕社區,成為在地活動中心
從萬聖節活動「天母搞什麼鬼」、天母啤酒節,到500人烤肉活動,大葉高島屋長年與社區合作。何信融分享,社區舉辦活動時往往優先找高島屋合作,因為腹地大,加上跟SOGO、新光三越相比,談合作比較不用過層層關卡,決策更快,高層也常親自參與活動,顯得接地氣。
百貨業進入高基期,「服務型商品」成為突圍策略
經歷2024年的高峰後,2025年能否再續佳績?大葉高島屋經營策略室資深經理尤柏勝坦言,今年營收預估與去年持平,略低於原先目標。原因在於:關稅調整讓消費保守、新光三越氣爆之後,消費者不太敢進百貨,他們也受到影響,加上百貨業進入高基期,增長難度提高。
面對挑戰,大葉高島屋選擇開拓「服務型商品」,指的是那些通常不會在百貨出現,不是純購物的商品,例如美容服務、健身房等。他們將12樓規畫為「梧美會所」,聚焦健身(預計會有舞蹈、皮拉提斯教室)、旅遊代辦(提供主題性套裝行程)、SPA等服務,預計在11月中下旬開幕。
尤柏勝指出,如果單純擴充百貨業的品項,市場太競爭,因此他們希望透過全新的服務,進一步貼近消費者的生活場景,也強化與其他百貨的差異。他們樂觀預期,新服務將會增加10~15%的人流。
同時,改裝計畫仍持續進行。2023年的重點在餐飲;2024年聚焦女裝、珠寶、B1甜點;今年則集中家電與2樓區域,以及12樓的梧美會所。
從餐飲翻身到服務力升級,大葉高島屋正嘗試走出一條新的發展路線。未來,大葉高島屋能否在SOGO天母店的緊追下維持領先,將考驗「服務差異化」戰略的成效。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原文:走出營收腰斬低谷、超車SOGO成為天母霸主!大葉高島屋的逆襲三部曲
延伸閱讀:
ESG沒有急迫性,如何說服員工投入?SOGO董座用成績證明:理想跟盈利不相斥
成長趨緩,百貨卻愈開愈多?全台2年內開22間商場,為的是什麼?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