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進賣場,站在貨架前,目光在兩款洗衣精之間盤旋。成分差不多、價格相近,但因為一張印著「4X極淨酵素,99.99%除菌除蟎」的小吊卡,你將白蘭洗衣球放進購物車。

這個再平常不過的購物行為,其實蘊含對購買時機的極致掌握——一句說對的話,就能促成一次轉換。白蘭、多芬、OREO…十八年來,好應整合行銷是外商在台指名合作的王牌設計團隊。

「設計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成交,消費者最後一秒的決策,才是真正的戰場。」好應整合行銷董事長張羅彥祺曾在聯合利華擔任行銷經理,卸下外商光環、轉身走進賣場與門市現場,已經十八年個年頭。

我的人生金句

「真正打動人心的不是廣告聲量,而是用精準素材說出消費者最在意的那句話。」!   

—好應整合行銷董事長張羅彥祺

設計漂亮還不夠 要成交才算數

張羅彥祺觀察,許多品牌雖然擁有成熟的行銷策略,卻常因爲與設計部門溝通失焦,導致最後通路充斥著漂亮卻無感的視覺配件。因此,創業初始,他決定從最接近消費者決策關鍵的「通路陳列輔銷物(POSM)」著手,以跳跳卡、陳列架、試用品展示,補齊這道鴻溝。

以好應的老客戶洗髮沐浴品牌麗仕(LUX)為例,電視廣告中的國際巨星光彩奪目,但如何讓華麗感延伸到大賣場、藥妝店現場,讓消費者在駐足貨架前的短短幾十秒,就能產生連結、決定購買?這並不是設計一張海報那麼簡單的事。

離開外商,張羅彥祺十八年來走進賣場第一線,用設計打造一句話就能成交的行銷語言。


「你不能只做一種設計。」張羅彥祺說。每個通路的空間、動線、用戶特性都不同,必須因地制宜打造素材,有的營造奢華體驗感、有的以跳卡強調關鍵優勢,這些細節,讓麗仕年年暢銷,穩居貨架黃金地段。

隨著實戰經驗累積,好應逐漸從設計執行者成為策略夥伴。越來越多客戶邀他們提早進場,從品牌定位、視覺重塑、影音廣告,到促銷活動與禮贈品設計,好應已能比肩4A廣告公司,甚至提供貫穿全旅程的整合行銷解方。

經典零食品牌「可口脆笛酥」是好應的另一代表作。頂著齊劉海、笑容憨厚的吉祥物「小瓜呆」,經過重新設定個性、強化情感連結,再以視覺設計精準對應通路,老品牌成功翻紅、市佔率大增85%。證明只要說對話、選對場合,經典仍能進化。

制度與AI 讓創辦人從救火隊變成領航者

「好應擅長把品牌訊息轉換為銷售動能,是少數同時懂策略又能落地的行銷公司,但如果每一次都靠彥祺親自盯場,企業很難真正長大。」長期觀察好應的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這麼說。

加入由楊志忠(左)、張倩瑜(右)打造的商明企業主計畫後,張羅彥祺將目標客戶擴大至台灣中小企業與政府組織。


張羅彥祺坦承,好應同仁多是有想法、有堅持的行銷創意人,不容易服從同一套流程。「當大家意見不合,就看誰聲音大,最後還是要我來聚焦。」為了突破現狀,他參加商明企業主計畫(BOP),透過組織圖清楚定義分工與考核機制,並逐步授權讓團隊獨立運作,不再事事仰賴自己。

過去只要張羅彥祺休假,總擔心公司出狀況。如今制度穩定,他開始專注思考增加核心戰力的策略:一次矽谷參訪後,他決定導入AI。

面對這波重塑產業邏輯的浪潮,他不觀望,而是親自下水,讓AI接手轉檔、修圖、素材轉製等重複、耗時的工作。讓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從流程中解放,把時間還給創意,把經驗傳給新一代。

制度穩住組織根基,AI替人才加值。好應也走出外商舒適圈,延伸戰線陪伴更多台灣品牌,開啟企業第二成長曲線。

AI 取代不了創意,但能解放創意人的時間,張羅彥祺(中)勇敢擁抱趨勢,讓科技成為企業的成長動能。

幫品牌說對話 也一起走得更遠

這條新戰線,讓好應重新遇見品牌最初的渴望——被理解、被看見。

「很多台灣品牌並不缺好產品,而是缺一個能陪他們把話說對、把路走出去的行銷策略夥伴。」張羅彥祺觀察到,不少品牌在熟客圈或利基市場受歡迎,卻在大眾市場失靈,癥結往往不在產品本身,而是沒有講出市場在意的內容。

以花蓮神農獎文旦為例,農夫種出好果,但品牌價值模糊,只能靠促銷委屈售出。好應協助小農梳理三種產品規格,透過包裝重新定位價值:高價禮盒進百貨,中價與平價款分別進入量販與平價超市。不同通路、不同訊息,引導消費者從價格思考到價值,把品牌優勢說得清楚分明。

這不只是一次品牌重塑,更是一次價值重構。張羅彥祺說:「我希望農夫專心把文旦種好,其他交給我們就好。」他希望好應不只是會設計的公司,更能實踐B型企業精神,打造共享、共好的商業模式。

你的價值是什麼?你想對誰說?在資訊紛雜、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好應要幫品牌在最關鍵的那一秒,把話說對、被記住,走得遠。

經營之道, 商明解答

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

    痛點:在創意人為主的團隊導入制度,會不會壓抑靈感?
    解方:越講求創意,越需要一套共識清楚的運作邏輯當北極星,讓每個人都知道這份設計最終要解決什麼問題、達成什麼目標。當目標清楚,團隊就能各自專注節奏、發揮所長。從組織圖與分工邏輯著手,把流程與責任講清楚,反而能減少溝通成本,把時間還給創作。

    痛點:從國際級客戶轉向中小型市場,是對的方向嗎?
    解方:這樣的轉型就像從高速公路轉進山路,得放慢、轉彎,甚至停下來重新導航。中小企業不像外商有標準流程可遵從,不能只靠直覺衝刺,而必須拆解經驗、重建流程。這是一條風景不同、更長遠的路,我認為這不是降規、而是建立第二成長曲線的升級過程。

    痛點:創業初期依靠創辦人天賦,擴張時該如何應對?
    解方:很多創意型公司是靠創辦人的直覺與經驗累積起來,但這些經驗常常「說不清、寫不下來」,難以傳承。我的建議是:先從拆解創辦人日常如何設定標準、判斷優先順序、處理例外情況,再逐步建立準則,讓團隊學會在沒有他時也能做對選擇。

    企業小檔案

    好應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服務:從品牌定位到通路落地的全方位整合行銷設計服務,包含品牌策略與包裝設計、主視覺規劃與通路素材,以及創意禮贈品製作。
    市場地位:深耕FMCG消費品產業,為多家外商品牌指定合作夥伴,8成客戶合作超過10年,每年服務超過500個專案。
    成績單:
    ● 協助洗沐品牌LUX麗仕設計通路素材並結合AI技術操作FOOH,單一活動觸及1,494萬人次。
    ● 協助營養補充品牌善存進行品牌重塑與視覺分眾,年營收成長達30%。
    ● 操作小瓜呆脆笛酥品牌翻新,市佔率提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