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F1比賽時,可以自己即時選擇要從什麼角度的鏡頭來看車手過彎;當你明明是在官方網站看球賽轉播,卻可以讓球評一秒切換成你的母語,甚至選擇用「兄弟般的口吻」解說賽事。
這些,都不是未來,而是F1與德甲足球聯賽正在發生的事。
為了不被網飛(Netflix)、Threads或遊戲等各種媒介搶走觀眾的注意力,全世界的體育賽事主辦方都正全力擁抱AI。
「在這一批AI(技術)出現之前,我們就認為AWS有機會成為營收達到數千億美元的公司,現在,我們認為這數字未來還會更大。」
說這句話的,是全球科技巨頭亞馬遜的執行長安迪‧傑西(Andy Jassy),他指出,若看該集團旗下雲端服務商AWS內部的AI相關營收,此時年成長率高達超過100%。
過去,雲端業者比拼的是,誰更能吸引客戶信任自己,將系統搬上雲,現在,要讓客戶願意長久留在雲上,他們比拼的是誰能端出更好的服務,也就是AI。
亞馬遜旗下雲端業務AWS執行長麥特‧葛漢(Matt Garman)曾對外指出,若往前推算18至24個月前,雲端客戶多半注重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但是,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客戶需求則轉向了創新,「因為如果我不創新,其他人就會遠遠超過我。」
而這正是此時大規模發生在體育產業的故事與商機。
一場體育賽事,可創造數以百萬數據
對於這些泛娛樂產業的體育賽事而言,在這個年代,他們要比拼的對象,不只有其他體育賽事,更是網飛等其他會瓜分大眾休閒時間的娛樂媒體選項。
也因此,這些體育賽事主辦方追求AI,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更是為了吸引更多粉絲眼球,提升自己的IP價值。
為了做到這點,這些體育賽事主辦方,都不約而同,開始透過AI,來解放自己手中數據的價值,從中挖掘金礦。
在全球擁有十億粉絲的德甲足球聯賽(以下簡稱德甲),儘管已經是具規模的足球聯盟,但他們想做到的,是讓無法親臨現場觀賽的粉絲,也能即時與賽事產生黏著度和投入感。
平均上,一位球迷會關注四支球隊,據此,德甲首先透過官方App,專注推播球迷所關注球隊的內容,以此創造差異化體驗,這個策略讓粉絲在App上花的時間增加了17%,所閱讀的文章量更是成長了68%。
又,一場足球賽會產生達360萬項數據,德甲結合場上即時事件,以及歷史數據,同時結合基於亞馬遜開發的AI與大語言模型,即時提供球迷賽事評論與播報,自動生成與賽事有關的內容對外推送。
導入AI,賽事評論即時轉換語言和口吻
更關鍵的是,藉由大語言模型轉換,這些評論,可以轉換成其他語言,甚至是說話的語氣。
「我們從研究中得知,人們希望用自己的母語去吸收(比賽)內容,所以我們需要創建涵蓋所有語言的直播內容,」德甲數位體育首席執行長巴斯蒂安·朱貝爾(Bastian Zuber)舉例指出,若要觸及拉丁美洲的球迷,「你就要讓AI模型理解,巴西的球評是如何播報比賽的。」
這些內容的風格,還可以依據個人喜好,讓敘事者從「體育記者」切換成「你的好兄弟」等客製化說話口吻。
AWS 全球體育策略部門主管茱莉‧蘇沙(Julie Souza)接受商周採訪時點出,當賽事可以提供粉絲更為客製化的內容,例如自己選擇觀賽鏡頭角度、特定的賽事評論內容等,這會使過去只能被動看轉播的球迷,轉換成更主動的觀賽體驗,提高黏著度。
透過這些差異化策略,自2020年迄今,德甲App的使用者互動率成長了68%。
「體育賽事現在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地理)界線。」蘇沙強調,當這些運動賽事,能提供海外市場的粉絲更多客製化的觀賽體驗,它能掌握的市場規模也能因此成長。
客製化程度高,觀看直播還能自選鏡頭
以一級方程式賽車(F1)為例,近年在直播中加入觀眾可自選觀賽鏡頭等方案,與網飛合作推出賽事紀錄影集,讓這項過去主要粉絲落在歐洲的運動,也逐漸開始拓展美國與亞洲市場。
根據《富比世》報導,過去兩年,F1在美國的粉絲數都是雙位數成長。且過去三年,F1光在美國,就新增了兩個城市站點。
深入數據淘金,能做的不只是圈粉,更可以保護這些運動賽事最真珍貴的資產——場上的球員。
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為例,該聯盟一個賽季,透過在球場上裝設的鏡頭與感測器,累積可以蒐集高達5億項數據。
而蘇沙透露,最初NFL找上AWS合作,最迫切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球員的傷病問題。
用AI找出球員受傷情境,大幅降低因傷缺賽次數
作為高強度碰撞的運動,包含腦震盪等都是美式足球員常見的傷病困擾。
根據數據顯示,美式足球員每一千次的運動參與,就會出現6至11次的腦震盪情況,是該症狀頻繁出現的運動種類。
為此,NFL與AWS開始鑽研,究竟哪些動作、哪些情境會導致球員受傷,結合前述的5億數據,他們推出了「數位運動員(Digital Athlete)」這個解決方案。
靠著這個平台,追蹤球員在場上所做的動作、遇到的衝撞,以及身體左右腳的施力狀態等,教練、訓練員可以提前察覺具潛在受傷風險的球員,提前進行身體管理,或是額外訓練。
該平台推出後的第一年,該聯盟球員因傷無法出賽的次數下降了700次。甚至,整個聯盟因為這項技術,更改了開球的規則,目的就是降低球員受傷的風險。
在此之前,他們在雲端結合數據,執行了相當於一萬個賽季數據量的開球情境模擬。
「從現實角度看,這是(光靠)人類難以做到的。」蘇沙直言,當數據結合人類的洞察,所能衍生的價值與機會是「無限的」。
「雲端」和AI不是目的,是更好的手段
勤業眾信科技與轉型服務營運長林彥良表示,在雲端市場,過去大多企業都將它視為一項技術、同時會以成本角度評估是否要採用。但,他強調,上雲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以上述體育賽事上雲、做數據分析的案例來說,這些賽事方與AWS合作,從來就不是只是購買了一項雲端服務而已,他們瞄準的,都是基於這樣的服務,他們可以讓手中的數據,產生哪些價值,服務自己的粉絲。
過去的雲端業者,像是倉儲,提供的是客戶放置自己資料的服務,但現在,已經必須進化成幫客戶創新的管家,才能真正綁住客戶,展現價值。
從F1、NFL,到高爾夫球PGA巡迴賽,從圈粉、創造差異化體驗,到保護球員健康,AI正在重塑的不只是觀賽體驗,更是體育產業的價值邊界。一個新的典範,正被揭開序幕。
核稿編輯:吳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