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浪潮席捲全球,企業的競爭力不再只是產品與市場,而是「算力」與「速度」。從晶片設計到AI模型訓練,每一次運算背後,都是資源調度的戰場。誰能在運算高峰期快速調度資源、並確保資料快速傳輸,誰就能加快創新速度,取得先機。
2013年成立的永信科技(Makoto Technology),以「誠信負責、鼓勵創新、追求完美」為核心理念,十多年來深耕IC設計與積體電路製造產業。如今, IBM攜手永信,以國際領先的解決方案,結合在地產業洞察與服務,協助台灣企業打破算力瓶頸,打造可持續成長的創新引擎。
算力競賽的關鍵:資源調度與效率
永信科技總經理蘇宜彬指出,IC設計公司每天要處理成千上萬的模擬與驗證,背後仰賴大量EDA授權與運算資源。一旦調度不當,就可能讓昂貴的授權閒置,成本無法有效控制。
IBM的Spectrum LSF正是為此而生的高效能任務排程軟體,能幫助企業靈活調配運算資源,提高叢集(Cluster)使用率。蘇宜彬指出:「EDA授權是IC設計公司的一大成本,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授權的閒置時間越短越好。」
永信科技的團隊同時具備高效能運算(HPC)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的實務經驗,能將IBM解決方案精準貼合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開發流程,協助企業建立混合雲架構,在地端與雲端間靈活運用,達到效能、成本與安全的平衡。
「我們強調的是『cloud ready(雲端就緒)』概念。當企業遇到高峰運算需求,能立即擴充上雲,維持系統穩定。」蘇宜彬說。
讓國際領先方案,在台灣加速落地
IBM自動化軟體方案業務協理莊有奇表示,LSF與Aspera是IBM在IC設計與積體電路製造產業最成功的兩大軟體,「在協助客戶導入這兩大產品的過程中,永信科技是我們最關鍵的合作夥伴。」
在AI與雲端轉型的時代,資料量暴增,傳輸速度成為另一場戰役。IBM的Aspera能在資料傳輸中保持高速與安全,縮短資料等待時間,解決跨廠區、大檔案傳輸的痛點。
IBM智能與創新自動化解決方案技術總監劉泰興也指出:「我們與永信已合作超過七年。永信熟悉IBM產品,也熟悉台灣IC設計與積體電路製造產業的應用環境,是少數能同時理解客戶端IT與研發部門不同需求的超強團隊。」
他進一步解釋,導入LSF不只是技術議題,更牽涉組織溝通。「例如,IC設計公司的研發部門的專案都很緊急,但IT部門必須同時顧及不同專案間的可用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永信科技就能在中間扮演『溝通橋樑』的角色,讓雙方彼此理解,制定出合適的資源排程策略。」
叢集使用率飆破98%,打造雲端就緒的研發環境
永信科技目前服務的客戶中,包括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的兩家。這些客戶導入IBM LSF後,叢集使用率可達97~98%,是一般排程軟體難以達到的水準,這代表資源的利用效率,幾乎到達極致。
蘇宜彬說,透過LSF的「Over-Booking(超額配置)」機制,任務可以極大化利用 EDA 授權資源,縮短等候時間,讓每一項資源都發揮最大效益。
另一個挑戰,則是傳輸效率。IC設計的資料龐大,傳統傳輸方式常成為瓶頸。結合Aspera後,客戶能在全球據點間快速同步資料,縮短開發時程。導入過程中,永信會針對客戶的使用行為進行訪談,重新設計任務優先順序與授權規則,並提供客製化培訓。「原則上,一個月就能完成導入,但我們更重視的是持續優化。」蘇宜彬強調,永信不是一次性的供應商,而是陪客戶一起進化的長期夥伴。
不只是技術,更是信任
除了技術整合能力,永信科技在業界最受稱道的,是「Trust Mode(信任模式)」的經營理念。蘇宜彬說,Makoto在日文意為「誠信」,這也是公司英文名稱的由來。「我們相信,誠信與專業才是科技服務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永信的團隊成員多半具備跨國大廠經歷,能在客戶與技術供應商之間轉譯需求。劉泰興也認為,這正是永信的最大價值所在。「他們既了解產業知識,也精通技術細節,能夠協助IBM的解決方案落地,有效解決客戶的問題。」莊有奇則補充:「在永信的服務下,客戶不僅滿意,還會持續擴充授權數量,這就是最直接的信任表現。」
加速AI導入,進一步提升開發效率
展望未來,永信科技正積極將IBM的AI技術應用至更多產業場景,包含IC設計與半導體封裝測試。
「未來,IC設計公司都希望藉助於知識管理系統(KM)來加快開發效率,我們希望推廣IBM watsonx等AI工具,讓這些知識能被AI模型學習與運用,提升應用程式的開發效率、降低成本。」蘇宜彬說。
劉泰興也看好這一趨勢,他指出:「IC設計公司對資料安全極為敏感,因此對落地版AI的需求會愈來愈大。IBM watsonx能在私有環境中運行生成式AI,正好滿足這項需求。」
以在地專業,打造國際級數位競爭力
從高效能任務排程與資源調度,到跨國大檔傳輸與安全性提升,再到AI應用導入, IBM與永信科技的合作,不只是讓尖端技術在台灣加速落地,更是一場產業升級的共創。
面對AI驅動的算力時代,永信正持續擴展服務版圖,推動更多產業導入混合雲與AI架構。「我們希望成為企業的長期夥伴,不只是解決問題,更要協助他們加速升級。」蘇宜彬強調。
算力時代的競爭,最終不在於誰的硬體更強、更多,而是誰能更快整合資源、落地創新。而在這場看不見的競賽中, IBM與永信科技,正以信任與專業,為台灣企業打造堅韌而靈活的數位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