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台積電再度迎來歷史紀錄。護國神山的市值首度突破1兆美元(約台幣30兆元),成為200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短暫越過1兆美元大關以來,首支市值逾1兆美元的亞洲股票,也是全球前十大市值的企業之一。事實上,一年前台積電市值首次突破26兆台幣時,便已超過台灣一整年的GDP。

雖然,世界七大領先的AI企業裡頭並未提及台積電,但護國神山的優異表現,讓我傾向將它計入科技新七雄中。而這一切,都拜AI需求持續推升所賜。

如果說「石油」是20世紀代表性的產業,那麼21世紀的「新石油」,可能是數據,可能是半導體,二者缺一不可。要是沒有半導體IC,現在AI是推不動的,因為你需要一個硬體載體。台積電提供的,正是半導體的神經中樞,為這場數據革命奠定基石

講誇張一點,在美中對抗的情勢下,沒有台積電,中國會讓美國更煩心、更難纏,如果不加快晶片國產化的腳步,不具生產力的美國就沒有明天,直接在這場戰役中喪失競爭力。台積電儼然是美中對抗的X因子,也是川普想方設法要求台積電到美國製造的最主要原因。

那些護國神山的新機遇

台積電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台灣歷史脈絡的累積。

大家可以想想,我們是一座僅有2,300萬人口、只占全球GDP千分之幾的小島,卻培育了一家世界前十大企業。好萊塢電影裡,外星人只會去紐約、去洛杉磯等大城市,可是台積電的出現,堪比外星人降臨台灣,讓台灣有一則可以說嘴百年的故事,這是多麼多麼不容易的事!

前陣子,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上映,是台灣首部深度描寫半導體產業發展史的作品,說明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積電的誕生,其來有自。日本治台時期,為台灣建立了基礎建設;1949年國民黨來台,將教育制度、政治運作體系和菁英一併帶來。1960年代起,美國對台灣開放科技留學,掀起「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風潮,菁英們負笈美國,解決了台灣島離世界最遠的問題。到了1970年代,台灣政府派了第一批工程師前往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CA)學習半導體技術。這群「造山者」日以繼夜投入研發、學習,逐步克服資金、人力、技術等限制,推動台灣半導體聚落,最終成就台積電、聯華電子等護國神山群。

2000年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主要來自個人電腦和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2022年11月,隨著AI技術突破、生成式AI問世,又為產業注入前所未有的強勁動能。從大規模的AI訓練伺服器、終端的AI個人電腦和AI手機,到太空、軍事國防武器,都需要晶片,市場對運算效能的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而台積電憑著領先全球的先進製程技術,成為各家AI晶片設計公司的首選代工夥伴,確保了這一波科技浪潮中的核心優勢。

目前,台積電主要由Nvidia、Apple兩大客戶支撐。受到美中晶片管制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Nvidia的「訓練端」需求充滿不確定,甚至減少,導致毛利下降。隨著DeepSeek、Google Gemma等開源模型日益普及,以及各家語言模型仍在持續進化,「使用端」需求反而會快速成長,儘管消費市場對價格較敏感,讓產品毛利不比訓練端高,但這股力量促使更多企業建置自己的AI伺服器。未來,不再只是雲端巨頭下單,可能會出現數以千計、萬計的中小型企業購買伺服器,這對整個供應鏈來說都是全新的市場機會。

至於華碩(ASUS)、宏碁(Acer)的AI個人電腦和Apple AI手機的興起,也有機會為台積電帶來新的出貨動能。在AI時代慢半拍的Apple,對於在iPhone導入邊緣AI仍然抱持謹慎態度,但其做為全球智慧裝置龍頭,一旦決定將AI功能大規模整合至產品內,全球廣大的消費者勢必會掀起市場巨大的需求。

有趣的是,台積電這個半導體巨頭也能成為AI的深度使用者,是台灣最需要AI、最有實力發展AI的企業。現今晶片廠都在先進封裝製程上積極尋求突破,台積電不僅取得先機,還投入大量資源、延攬AI人才,並導入智慧製造、運用數位孿生技術做到快速擴廠、製程最佳化,不但能提升良率,還能降本增效,這是台灣其他製造業、傳產升級轉型的最佳借鏡

半導體產業的風險

研究機構普遍預估,至少到2030年,台積電及半導體產業還能持續朝高峰發展。我和內閣長官聊天時常說,至少在你們這一任不用太擔心,台積電成長得非常快速,而且還會往上。可是之後呢?沒有任何產業可以永遠站在高點,當半導體產業進入下一個循環時,台灣的下一步在哪裡?

我們要思考的是,台積電占台灣的GDP已經逾20%,在股市占比也超過35%,加上前面提到的,台積電的市值等同於台灣一年的GDP,護國神山的角色已經超過當年三星之於南韓的重要性。台灣被列為世界最危險的國家,關鍵因素不是兩岸關係,而是高度集中單一產業、單一公司。

同時,華為、三星做為競爭者,同樣不遺餘力地善用AI,改善製程技術、提升良率、加快驗證進度,四處尋求彎道超車的機會。這是台積電在領先地位上的風險。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AI,也會聽到台積電,護國神山被國際討論的頻率早就比台灣還多。這場AI之戰中,台灣很幸運有個台積電,雖然規模不比美國、中國,卻能搶占先機,2024年全球唯二成長的股票市場,就是美國和台灣。AI這條路還很寬廣,台積電已經走在趨勢之上,身旁其他的台灣產業也要緊緊跟上,絲毫不能落後。

☛ 《台灣AI大未來:解析最新的AI趨勢、台灣情勢、企業布局與個人發展》好評熱賣中:博客來誠品

書籍簡介


《台灣AI大未來:解析最新的AI趨勢、台灣情勢、企業布局與個人發展》

作者:簡立峰(Chien Lee-feng), 蕭玉品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日期:2025/09/09

作者簡介

簡立峰(Chien Lee-feng)

台灣在人工智慧(AI)和網路科技領域影響力人物,曾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他為Google台灣第1號員工,是推動Google台灣成為Google亞太區最大研發基地的重要推手。

從Google退休後,他轉而成為獨立的科技產業觀察者與推動者,擔任Appier、iKala等AI新創與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持續參與台灣新創國際化與大企業AI 轉型的發展。

他經常受邀於各大論壇、講座分享他對AI趨勢、數位轉型以及台灣科技未來的見解,並積極倡導少子化的台灣應把握AI帶來的契機,加速產業升級與社會轉型。

蕭玉品

曾任《遠見雜誌》記者,跑過科技、服務、文教,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小鴨把拔向前衝:賴瑞隆報到》等書。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