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風治療從急性期的血栓清除、藥物控制到進入穩定期後的復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但當黃金修復期一過,治療方法便顯得捉襟見肘。傳統藥物治療神經損傷的效果有限,因為神經細胞損傷後自我修復能力極低,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如大腦與脊髓)中的神經元再生程度有限,臨床上除了日復一日的復健也別無他法,因此,當幹細胞療法這類具備神經修復潛力的新技術出現時,對中風患者是一線希望。
有一位年僅40多歲的牙醫師,家族有高血壓病史,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因為還年輕,體態也維持得很不錯,即便有高血壓隱憂但也不太放在心上,直到某一天在如廁時引發腦中風,人雖然救回來,但從此必須拄著拐杖才能步行,也不能再幫人治牙。
原本是經濟支柱的他病倒了,全家都陷入愁雲慘霧之中,不過身為醫生的他對幹細胞治療有一點概念,也不排斥,在黃金期即採用幹細胞治療,加速了神經的修復,第一次使用就感覺良好,經過幾次療程之後,不需要拐杖也能行走,逐漸重拾健康。
近期也有位台南消防員的案例。這名消防員在執勤時中風了,40多歲的他正值壯年,加上身為警消人員對醫療救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雖然第一時間到大醫院進行開顱手術,但搶救回來的他病況與植物人無異,每天都待在護理之家。
家屬輾轉聯繫,進行兩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況出現好轉,從植物人狀態逐漸恢復到可以緩慢抬起手,後來甚至可以和兒子擊拳!對家人來說真的是莫大鼓舞。持續治療下,現在的他每個月都能從護理之家請假回家,享受家庭的溫暖,也期待幹細胞治療可以持續給他進步的力量。
上述案例都是在黃金期就迅速決定使用幹細胞治療的患者,獲得較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
根據宣捷第一線團隊統計,突然中風的病人的配合度很高,初期都會聽從醫師指示積極治療,經歷了一年以上的艱苦復健與頻繁回診,也許初期身體狀況有改善,但黃金復原期一過,神經生長進入瓶頸期,病情就不再出現好轉,這時醫學上也沒有更新的治療方法,這個階段病人才會起心動念、嘗試幹細胞治療,有些醫師也才會提供其他「非正規」的治療建議,畢竟對現今醫學界而言,所有的藥物與療法的研發都基於「兩害相權,則取其輕」,對身體都是有利也有弊;然而無須配對、人體不會產生排斥作用的間質幹細胞治療無法大刀闊斧的推行,仍需遭遇層層考驗與質疑。
拿心理排斥的想法來排斥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我認為,是不智也完全沒有必要的。
對於因為中風導致肢體無法隨心所欲控制的人而言,幹細胞治療不是要你的身體恢復到跟新的一樣,雖然看起來只有一點點的改變,但是給予身體充滿活性的幹細胞,能讓細胞主動修復神經受損區域。對於腦損傷、脊髓損傷等重症的患者來說,幹細胞治療如同為健康「助跑」,有時候就因為僅多了這一點改變,就有了走出瓶頸的力量。
也許患者在接受幹細胞治療後還不能馬上恢復正常生活,但能從長期躺著變為坐起來、從坐著變成能扶著物品站立、手臂能拾物、能書寫……這些改變都讓病人重獲部分生活能力、補足對抗病痛的勇氣,為現行治療無效的病人帶來希望。
消防員盧先生因腦溢血癱瘓,透過幹細胞治療與積極的復健,情況大為改善。
☛ 《先知幹細胞: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感動上市:博客來、誠品
《先知幹細胞: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
作者:宣明智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日期:2025/08/20
作者簡介
宣明智
宣捷集團創辦人
曾任
公信電子董事長
工研院電子所作業部及系統產品部經理
聯華電子總經理/董事長/榮譽副董事長
矽統科技/智原科技/友訊科技董事長
曾獲
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卓越成就獎/傑出行銷經理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資策會:傑出資訊人才
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傑出校友
參與推動台灣半導體、資通訊高科技產業四十年,擁有美國專利五十項。成立並擔任三間創投公司董事長,親身參與成立百餘家新創公司,其中超過五十家上市上櫃,並有豐富併購及重整經驗。
長年積極推動體育發展,支持科技公益協進會培育青年高爾夫選手,並於五年前成立「攻城獅」球隊,帶動台灣職籃發展。此外,近期積極關注電動車產業,協助政府及產業攜手大步向前。
十三年前投身生技產業,推動幹細胞研究,致力於推廣細胞醫學革命。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