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企業挑選物流商的思維十分單純。「運費一公斤多少錢?」成為最常見的提問。然而,經歷疫情、美中貿易戰,以及近年頻繁的地緣政治變局後,企業對物流服務的期待已完全不同。
「以前企業不會把我們當作『夥伴』。但是,現在客戶常問:『你可以提供給我什麼價值?』或是『你可以為我做什麼?』」DHL國際快遞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觀察到,客戶的期待,已經從單純的運送貨物,轉變成為期待物流夥伴可以為他們解決更複雜的供應鏈問題。
當代地緣政治改寫「物流」定義:從成本支出轉為企業戰略要素
隨著「雙稅壓力」:關稅與碳稅不斷推升企業成本,物流早已成為企業供應鏈策略不可或缺的一環。郭峻豪指出,由於地緣政治風險,或是川普2.0時代的對等關稅衝擊,許多客戶需要重新佈局不同市場。一旦出口轉移到不同國家,就有不同的關務問題需要克服。在此時,DHL國際快遞強大的全球網路,就顯出獨特價值。
近期美國暫停低價商品小額豁免(de minimis)關稅優惠措施,就是一個例子。這項決策導致包括中華郵政在內的多國郵政系統全面停止寄送相關郵件至美國。然而,DHL 國際快遞仍持續提供穩定的美國寄送服務,並透過專業清關團隊即時因應最新關務規範,協助處理小型包裹需求,確保客戶跨境物流不中斷。
「我們內部的訓練,一直都不是向客戶強調『多少錢』,而是『能為客戶提供哪些解決方案』。」現在,許多客戶已經把DHL當成自己的「跨境物流諮詢夥伴」,成為一種委外的概念。重點是,「你要有價值,他才會委外給你。」郭峻豪說。
這也是 DHL 最大的價值主張:不追求最便宜,而是以集團綿密網絡及專業的關務等物流服務,透過整合的客製化解決方案,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減輕客戶在跨國佈局中的不確定性。例如,客戶常詢問的各國關務、稅務等問題, DHL都能以全球Know-How提前協助規劃,讓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避免試錯成本。成為解決疑難雜症的最佳夥伴。
DHL化身供應鏈決策的最佳參謀
不僅如此,DHL還能與企業客戶進行直接數位串接。部分客戶與DHL系統綁定後,只需每天上傳出貨單,系統即可自動抓取資料,「客戶什麼事都不用做,時間到了,DHL就會去取件。」無論是B2B或B2C,這種全自動化的服務模式,讓物流運作更高效、便利。
這樣的轉型,讓DHL憑藉高品質的服務價值獲得客戶青睞。許多免費的標配服務,能為客戶解決運送之外的更多問題。郭峻豪比喻:「就像買了一輛車,車上已經有豐富的配備可以使用,只要會使用,就會產生更多價值!」
「越來越多企業客戶詢問我們『最近你們看到的整體市場狀況如何?』」郭峻豪說,DHL透過對於全球產業趨勢、上下游供應鏈的洞察,提供更多價值給客戶。
例如,台灣螺絲螺帽扣件產業出口量持續下降,正處於轉型壓力之中;同時,工具機產業也因日圓貶值導致國際競爭力削弱而出口疲軟。身處最貼近市場脈動的位置,DHL所掌握的第一手產業洞察,不僅能協助企業更早嗅到風向變化,甚至可成為客戶調整市場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換言之,DHL已轉型成為能提供「前線情報」的戰略夥伴,幫助企業在全球供應鏈變動的浪潮中,找到新的落腳點與成長機會。
供應鏈再配置:轉型關鍵在前瞻規劃
在雙稅壓力下,許多企業面臨轉移市場的壓力。在此情況下,DHL提供的價值更為凸顯。郭峻豪指出,客戶在轉移市場時,DHL能協助因應各國關務問題,以便提前應變、攤提或轉嫁成本。
而DHL堅實的全球網路,更可以成為企業重新思考佈局的後盾。例如,在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下,有些企業開始將主要市場從美國轉移至中南美、亞太地區,DHL即能協助串接、轉移,告知各國關務狀況,協助客戶進行必須的配置。如同當時美中貿易戰開打時,紡織業要從中國大陸轉移至越南時,DHL即成為客戶選擇優先諮詢的佈局顧問。
「DHL的角色,已經成為協助客戶轉型或市場轉移的夥伴。」郭峻豪說,甚至有些客戶知道DHL早已投入永續轉型,而邀請DHL舉辦永續講座,讓客戶與DHL的合作驅動更多永續價值。
永續成為必修課:GoGreen Plus引爆需求
作為全球物流的領導品牌,DHL 深知永續發展是企業責任,同時也必須為客戶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透過實際的綠色產品,協助客戶實質減碳。在2023年,DHL 領先業界推出GoGreen Plus永續航空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透過永續航空燃料(SAF)運輸方案,降低物流相關碳排放,讓客戶可針對個別貨件決定碳排放降低值,以及永續航空燃料的使用量。
郭峻豪指出,台灣市場對於GoGreen Plus的接受度非高,自2023年啟用以來,客戶數每月持續成長。截至今年八月,已有近萬家企業客戶採用GoGreen Plus,共有超過5萬筆貨件透過SAF運輸方案遞送,顯示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他觀察,許多大型客戶積極投入永續資源,減碳不僅助力 ESG 目標,更提升企業形象;同時,客戶對供應商減碳落實的要求,也推動更多企業選擇 GoGreen Plus,展現永續航空解決方案的實際價值。
區域深化,供應鏈效率與彈性的再進化
面對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DHL 憑藉成熟且穩固的全球網路,持續在各區域擴大與深化布局。近期更引進新一代機隊,不僅具備更高載運量,同時兼具節能與環保效益,展現對永續與效率的雙重承諾。
在維持對美國市場布局的同時,DHL 也加速拓展美國以外的區域。隨著供應鏈轉移腳步加快,許多台灣企業正將市場焦點轉向門檻更高的歐洲。面對這樣的挑戰,DHL 靠著深厚的網路與關務專業,成為協助企業完成轉型的最佳夥伴。
在台灣,DHL 也將策略重心延伸至南部市場。長期以來,DHL 是唯一能自高雄小港機場出口的國際快遞業者,如今更積極推動進口服務,打造「有進有出」的完整供應鏈。這項布局不僅呼應濁水溪以南大型科技業的投資擴張,也能有效分散桃園機場若因天候或其他突發狀況導致的進出口風險。
逐步邁向「雙機場制」,高雄的角色正日益凸顯。對南部客戶而言,透過高雄進出口,不僅運輸距離更短、減碳效益更佳,還能享有更彈性的操作──例如出口截件時間得以延後,提升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與彈性。這是一個同時對客戶、對 DHL、對台灣產業發展都有利的「三贏局面」,更是 DHL 在市場上的獨家優勢。
深入導入AI,以數位創新回應客戶需求
DHL國際快遞在台灣的深耕,不僅展現在市場布局,更體現在永續與數位轉型的實踐上,包括持續投資廠房擴建,全面導入LED照明與太陽能板,大幅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並訂下2030年實現60%運具電動化的明確目標,展現減碳決心。
在數位化服務上,DHL國際快遞也積極透過科技提升體驗。例如導入AI智能客服,讓客戶更即時獲得貨件位置與配送時間等資訊。針對一般消費者,DHL開發出更便捷的數位工具:只要在家中手機操作,即可在便利商店快速列印寄件條碼,享受更直覺的寄件流程。
面對挑戰,DHL國際快遞助客戶加速前行
「積極面對雙稅壓力,才能創造新契機,而在轉型的路上,DHL國際快遞能幫助客戶加速佈局!」郭峻豪說,在全球局勢多變的今天,關稅與碳稅壓力已成為企業營運的新常態。然而,挑戰往往也是轉型的契機。DHL不僅以強大的國際網路與專業Know-How協助企業降低風險,更透過數位化與永續解決方案,將外在的不確定性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當供應鏈韌性已成為競爭力核心,DHL 的角色也早已超越傳統物流業者,而是企業最值得信賴的戰略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