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企業而言,股價上漲是好消息,但對全球最大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而言,竟成為拖累獲利的包袱。

7月底,Spotify發布今年第二季財報,和去年同期相比,月活躍用戶、付費用戶數分別成長11%、12%,這也讓Spotify股價從年初迄今飆漲逾四成。然而,財報公布後,盤中交易股價卻一度重挫超過10%

《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指出,即便付費用戶超過預期,但因為股價上漲導致公司營運費用、成本增加,使Spotify出現單季虧損。而侵蝕獲利的主要因素是人事、專業服務、行銷成本,以及「社會費用」(social charges)變高

社會費用是某些國家和員工股權報酬價值掛勾的薪資稅。由於Spotify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來大幅成長,也推升社會費用。《好萊塢報導》直指,「Spotify反而成為自身股價上漲的『受害者』。」

Music Business Worldwide分析,今年第二季Spotify的社會費用總計1.16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9億5千萬元),是去年同期5800萬歐元的兩倍,加上高額財務成本及所得稅,才讓營運表現強勁的Spotify陷入虧損。

不過,《華爾街日報》表示,投資人對Spotify未來表現仍抱持高度期望。原因之一,就是音樂串流市場尚未飽和,而Spotify用戶的忠誠度也較高。

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統計,串流音樂目前佔美國錄製音樂營收的84%,2024年達177億美元,創18年新高。分析師認為,音樂串流市場仍有巨大的未開發潛力,而Spotify面對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仍在持續擴大市佔率

此外,投資銀行Evercore ISI調查也顯示,有38%的受訪者認為Spotify是他們最喜歡的音樂應用程式,但Apple Music僅有22%。而且只有最低比例的Spotify用戶表示,每月漲價1美元,會導致他們取消訂閱。

《華爾街日報》分析,Spotify不排除漲價,加上收費較高的「超級粉絲」方案,是華爾街預期Spotify年營收到明年底將突破200億美元大關的主要原因。

Spotify進軍podcast的策略,也被視為明智之舉,原因是podcast不需要和主要唱片公司簽訂昂貴的授權協議,通常比音樂毛利更高。Spotify目前已佔全球podcast廣告收入21%,但對資本市場而言,成長速度仍不夠快。

Spotify執行長艾克(Daniel Ek)也不諱言,「(今年第二季)唯一未達預期營收領域是廣告業務,種種改進措施生效所需的時間超出預期。」他口中的改進措施,其實就是在廣告平台上增加更多自動化功能。《華爾街日報》表示,如果Spotify能讓這項業務有突破,將有大幅成長空間,對投資人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Spotify憑藉用戶忠誠與內容多元持續穩坐串流龍頭,但要真正轉虧為盈,仍須突破廣告營收瓶頸與高漲營運成本的雙重夾擊。這才是市場關注的關鍵旋律。

資料來源:WSJThe Hollywood ReporterMusic Business World

核稿編輯:楊少強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