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生成式 AI 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世界。Amazon Web Services(AWS)近期在南港展覽館舉辦「ExecLeaders 卓越領袖高峰會」,以「雲端 AI 助力駕馭變局擁抱創新」為題的論壇,與企業高階決策者進行一場攸關企業生存與未來的對話。
跟不上 AI 技術腳步?組織文化決定轉型成敗
全球資深 AWS 企業策略顧問 Arvind Mathur 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技術進步的速度已超過企業學習力,是否能夠跟上AI發展腳步,「問題不在技術,而是企業文化與組織結構。」呼籲企業提升文化(Elevate)、激發團隊(Energize)、打造願景(Envision),並建立原則導向的文化,給予創新團隊明確邊界與高度自主權,並讓 IT 團隊轉型為策略夥伴,參與企業未來藍圖的設計與執行。
在 VIVOTEK Cloud DevOps Division 擔任 Director,Diro Fan-Chiang 也呼應 Arvind 的觀點。監控產業已從早期的 CCTV 類比監視,演進為 IP 數位架構,進入 Cloud + AI 的新時代。「客戶不是要一台更好的攝影機,而是更聰明的系統解決方案。」
為此,VIVOTEK 推出整合 AWS 雲端架構與AI功能的「 VORTEX 平台」,讓使用者無需自建 IT 環境,即可即時調閱全球影像,成功轉型為智慧監控平台服務提供者。
IDC 亞太資深研究總監 William Lee 則從數據切入。2023 年,企業在 AI 專案上的投資額已是其他科技平均的 1.7 倍,預估 2028 年亞太 AI 市場規模將達 1.63 兆美元。他提醒,「AI 可以加速流程、放大效益,但如果企業文化與流程基礎不健康,只會加速混亂。」
從供應鏈到人才:AI 改變競爭邏輯
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市場變局與供應鏈中斷風險,第一場「Elevate 智慧供應鏈突圍戰」論壇的三位與談人台積電高效能運算業務開發處處長李湘、中華電信國際電信分公司總經理陳錦洲以及 DIGITIMES 事業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黃逸平,皆指出 AI 已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技術工具,而是企業構築韌性與即時應變能力的關鍵戰略資產。
陳錦洲提到,企業「出海」最大的挑戰,在於數位基礎設施與跨境資料傳輸的可用性與合規性,「我們不是只賣雲,而是協助客戶在全球打造可以被信任的數位高速公路。」建議企業多方合作、部署AI,才能即時掌握各地營運據點狀況。
李湘則分享,晶圓生產牽涉全球佈局與高度精密流程,透過 AI 可強化良率預測、排程優化與維修時機預判,產線的決策不再依賴傳統的回報與人工判斷。
黃逸平則分析,全球供應鏈已從過往「效率導向」全面轉為「韌性導向」,企業評估供應商不再只看價格與交期,也會觀察其是否具備風險預測能力與替代方案。
第二場「Energize AI 讓人才發光」論壇,104 資訊科技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指出,2024 年 Q2 台灣 AI 相關職缺將達 12.1 萬筆,其中七成屬非技術崗位,「企業不只是在找會寫程式的人,也要找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
三立集團創造智能總經理林慧珍分享,AI 已成為媒體內容的「共同作者」,內部已啟動跨部門的 AI 學習計畫,鼓勵同仁運用AI輔助工作,同時提醒內容驗證與倫理審查機制的重要性,避免資訊錯誤或失真。
逢甲大學雲創學院執行長吳如娟則從教育端出發,推動 AI 導向課程與共學工作坊,鼓勵學生使用 ChatGPT 等工具進行創作與報告編寫。培養能跨域整合、懂管理、會溝通的複合型人才,「未來能整合 AI 的人最吃香。」
整合雲端 AI 助攻企業國際布局
「Envision 跨域 × 零介入 × 全球化」論壇則聚焦國際布局,邀請與談人分別從跨境平台、內容科技與 AI 模型實作角度,深入探討企業如何藉由雲端與 AI 建立規模化、可擴張的國際布局。
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總經理謝孜希指出,過往台灣品牌出海必須逐一解決語言、通路、金流與物流問題,門檻高、風險大。但透過 AWS 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平台的整合,企業可用模組化方式完成全球佈局,降低出海風險。
TNL Mediagene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技術長李致緯則分析,AI 能生成標題、摘要以及語音轉文字,重構新聞編輯流程與優化語境。他以進軍日本市場為例,團隊打造 AI 驅動的跨域編輯台,發現中文翻譯內容無法引發日本讀者共鳴,「最後用 AI 生成多個語氣,找到日本讀者偏好的版本。」
CyberLink 技術總監莊純福表示,無論是 AI 人臉辨識、語音演算或影像分析,產品是否能全球化,關鍵在於 AI 模型是否能適應不同語系、臉型、聲紋與地區場景的資料偏差,並透過雲端快速部署與持續微調,才能形成「邊推廣、邊學習、邊進化」的競爭循環。
在生成式 AI 驅動的新時代,雲端與 AI 已不僅是技術選項,而是企業在變局中生存與成長的核心動能。從供應鏈韌性、人才轉型到國際布局,成功關鍵在於文化革新、跨域合作與持續學習。唯有將 AI 內化為組織基因,靈活整合雲端資源,企業才能在全球市場中持續創新、應變無懼,開創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