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美國人均或總體牛奶消費量都持續下滑,但美國農業部統計,2024美國乳製品生產商的牛奶銷量比前一年成長0.8%,是2009年牛奶價格創史上新低後首度成長。
然而,植物奶銷量卻不增反減,市調公司Circana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10日為止,美國植物奶銷量卻比前一年下滑6.1%。
植物奶退燒?價格高、添加物讓牛奶逆襲
造成植物奶、牛奶市場此消彼長的第一個原因,是價格。美國媒體Vox指出,在通膨比過往任何時後都讓人卻步的時刻,美國牛奶雖逼近2022年歷史新高價格,但植物性替代品的價格更是一般牛奶兩倍。
此外,也有不少人認為植物奶會添加乳化劑、油、甜味劑或穩定劑,因而視之為加工食品。《華爾街日報》指出,消費者對「成份乾淨」的標籤更加青睞。
市調公司Mintel首席分析師皮爾金頓(Alice Pilkington)表示,消費者談到植物奶和牛奶益處時,會顯現矛盾態度,歐洲乳製品消費者普遍擔心放棄飲用牛乳製品,會錯過關鍵營養成份。
生乳熱潮崛起:衛生部長和養生網紅成推手
而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的言論,更助長這波注重健康、對科學抱持懷疑態度的趨勢。
他和一系列養生網紅推廣生乳,宣稱生乳比經過巴氏殺菌的牛奶更安全,甚至發起「生乳淨化排毒」運動,在一週或更長時間內只喝生乳,取代植物奶,使2024年生乳銷售額較前一年大增18%,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農業部、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都警告飲用生乳可能帶來禽流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健康風險。
而牛奶的復甦,也使植物奶品牌Mighty Drinks在今年六月進入破產管理程序,另一家食品大廠Aria Foods也宣布,將在英國停止植物奶替代品牌Jörd生產。
同時,加州牛奶加工商委員會(California Milk Processor Board)也推出全新宣傳活動,部份標語上寫著「真材實料,強勢回歸」(Real is so back),希望藉著消費者對植物奶興趣漸失以搶佔市場。
奶製品大戰未完,混合牛奶或成下一個黑馬
但這並不代表植物奶就此式微。Vox強調,目前判斷牛奶銷量成長是一時波動或真正轉捩點仍為時過早,近期星巴克等美國咖啡連鎖店,已取消在飲料中添加植物奶的額外收費,可能促使一些顧客選擇對環境更友善的植物性選項。
永續媒體綠后(Green Queen)也指出,儘管有挑戰,但植物奶仍將持續存在。以美國為例,2023年就有44%家庭購買過植物奶,而且每十人當中,就有八人會再次購買。
牛奶和植物奶間的競爭,其實也為「混合牛奶」開闢市場。食品媒體Food Navigator指出,全球混合牛奶市場規模已達10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100億元),預計未來十年複合成長率將達7.2%,各大品牌也紛紛投入。
儘管牛奶銷量回溫,植物奶並非毫無機會。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價格和永續性的考量更趨複雜,這場奶製品大戰的最終贏家,或許是結合兩者優勢的「混合牛奶」。
參考資料:WSJ、Green Queen、Food Navigator、Vox
核稿編輯:楊少強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