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20日發自華府的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以政府入股的方式,重塑拜登時期《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補助政策。接受該法案資金支持的主要晶片製造商,包括美國的英特爾與美光,以及台灣的台積電和南韓的三星,都可能成為美國政府股東名單的一部分。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主導這項討論,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參與其中,目標是將拜登政府發放的數十億美元補助轉化為股權,讓美國政府在這些受補助企業中擁有一部分所有權。

其中,英特爾可能是首批「試點」案例。美方評估方案之一是以已批准的補助換取英特爾約10%的非表決股權。知情人士表示,這些股權不涉及經營決策權,主要意在為公司注入穩定資金,確保企業在戰略產業上的持續運作。

川普政府的立場與前任拜登政府有明顯不同。拜登時期的晶片法以提供直接補助為主,目的在於吸引外國晶片大廠赴美設廠,重建美國半導體製造基礎。然而,川普則批評單純補助「等於白送錢」,因此要求政府取得對應股權,強調這是「保護納稅人利益」的方式。

在此政策下,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的先進製程晶圓廠也可能被納入入股範圍。台積電原本是晶片法最大受益者之一,獲得超過60億美元的補助。若美國政府入股成真,這將意味台積電部分股權與利益將與美方直接綁定,引發外界對台灣科技主權的疑慮。

其他大廠同樣在名單之列。三星先前獲得約47億美元補助,而美光獲得超過60億美元。川普政府尚未決定最終規模與方式,但消息指出,這些補助將不再只是「無條件支出」,而將被視為政府投資的一部分。

貝森特對外表示,這項計畫不是為了干預企業管理,而是確保美國在國家安全和經濟上得到回報。他強調,入股方式能讓美國在全球晶片競爭中站穩腳步,並避免再度依賴中國或其他供應鏈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政策可能帶來深遠影響。一方面,對美國而言,入股晶片大廠有助於鎖定關鍵產業控制權;另一方面,對台積電與三星等非美國企業,則可能意味著部分主權與自主性被美國政府掌握。

目前,該計畫仍在討論階段,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但路透指出,川普的思路明確:補助不只是補助,而是投資。這種新路徑若正式落實,將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政治與經濟版圖。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美政府補助款換入股?台積電:不回答假設性議題
中選會公布 核三重啟公投門檻至少500萬523票
曾助川普勝選!白宮開通官方TikTok帳號 川普:我就是你們的聲音
天氣預報為什麼有時不太準?氣象署解惑、做3件事解決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