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宣布將向經營低迷的英特爾(Intel)投資50億美元,並在半導體開發上展開合作。輝達一方面響應川普政府推動的英特爾救援計畫,一方面吸收英特爾具競爭力的CPU技術。輝達試圖「撿便宜」,但也將面臨潛在風險。

輝達CEO黃仁勳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18日下午,與英特爾CEO陳立武共同出席記者會,稱「這是歷史性的合作」。

輝達官方也發布新聞稿,宣布50億美元投資英特爾。(來源:輝達官網)
 

未提及英特爾低迷的業務部門

黃仁勳強調,雙方將共同開發面向資料中心與個人電腦的半導體,但目前尚未考慮將自家產品委託英特爾代工。對於半導體生產合作,他只回應「將持續評估」。

黃仁勳在對英特爾大手筆投資的同時,也在謀求實利。輝達專注於半導體設計,不自建生產設備,因此委託英特爾生產是可行選項,但英特爾晶片代工部門技術不足與虧損,正是其業績低迷的根源。另一方面,輝達一直希望涉足CPU設計領域的技術,英特爾具備這部分的經驗。

輝達在AI用GPU領域擁有全球8成市占率,但以往與GPU配套的CPU,依賴英國Arm設計。若引入英特爾,就能推動自家半導體銷售。

據報導,輝達早在川普政府上台前一年,就已與英特爾洽談合作。雙方預計透過共同開發,每年可創造250億至500億美元的市場效應。9月18日,英特爾股價一度較前日上漲約30%,輝達股價上漲約4%。

配合川普政府的美國半導體復興計畫

在18日記者會上,黃仁勳透露已向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報告合作,並強調「盧特尼克強烈支持美國企業間的合作」。

川普政府正努力救援曾被稱為「半導體霸主」的英特爾,意在重振美國半導體產業,因包括AI在內的各行各業及軍事技術都仰賴半導體,因此要強化國內生產能力。

美國雖有輝達、高通等專注半導體設計的強勢企業,但在AI與智慧手機用的最尖端晶片生產上仍依賴台積電(TSMC)。考量台海風險,美國要建立國內供應體系,仍不得不依靠英特爾。

黃仁勳雖未直接參與川普政府追求的生產強化,但在開發合作之外,投入的50億美元,也可視為明確向川普政府表達合作的意願。

聖荷西州立大學教授阿赫邁德・巴納法(Ahmed Banafa)分析指出:「此次出資也可視為順應川普政府、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政治壓力,對輝達而言,是為未來爭取優惠政策的策略。」

與政府走近潛藏的風險

不過,對輝達來說,過度接近川普政府仍可能帶來經營風險。

首先是中國風險。輝達的AI半導體已成為中美政府談判的籌碼。中國當局日前明確要求國內大型科技企業不得採購輝達AI半導體。

據報導,輝達在8月同意將中國出口收入的15%繳交給美國政府,以換取川普政府批准向中國出口降規格的AI半導體。但中國對輝達與美國關係日益緊密仍持謹慎態度。透過救援英特爾加深與美政府的合作,可能讓中國的不滿更加明顯。

英特爾本身也存在經營風險。到2025年第二季,英特爾已連續6季出現虧損,缺乏資金推進先進晶圓廠建設,也難以爭取新客戶。即便這次與輝達合作設計業務,在AI尖端產品的研發技術仍落後。

(圖表製作者:日本經濟新聞社)

若以「政府全力支援」方式推動重建,也可能讓英特爾管理層懈怠自救,若重建不順,輝達可能被要求追加投入的資源。

2000年代前期,英特爾曾考慮收購當時正崛起的輝達。如今格局逆轉,黃仁勳選擇出資,但能否獲得足夠回報仍不明朗。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