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直被認為「還有五年才會成熟」的量子電腦技術,可能會在兩年後實現。

美國新創PsiQuantum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沙德博爾特(Pete Shadbolt),二月中參加《華爾街日報》舉辦的資訊長峰會時表示,最快將在2027年推出具有商業價值的量子電腦。

遠超宇宙原子數量的計算,量子電腦也可能辦到

量子電腦執行運算的速度遠超傳統電腦。相較於一般電腦把資訊儲存為二位元,量子電腦則使用量子位元(qubits),比傳統位元更豐富,也能用來處理更複雜的問題。

例如,機場有50架飛機和100個登機門,該如何妥善安排每一航班登機門?

答案可能的組合是10的100次方,遠超過宇宙間可見的原子數量,沒有任何傳統電腦能完全紀錄這些可能,但量子電腦卻有可能辦到。

而且量子電腦在尋找最佳方案的過程中,牽涉機器學習訓練過程,一些公司認為量子技術可讓AI更智慧化。如現代汽車就和另一家美國量子電腦新創IonQ合作,開發以量子為基礎的AI技術,提升自駕車辨識交通號誌和其他物體的能力,準確度可從30%提升到60%。

因此,量子電腦吸引IBM、Google等科技巨頭爭相投入資源。成立於2016年的PsiQuantum憑什麼率先衝刺終點線?

光子量子技術,把量子電腦變穩定的解方?

量子電腦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量子位元極不穩定,只能在極短時間內保持量子狀態,導致運算過程出錯,結果毫無價值,所幸近年來「糾錯」技術大有進展,可把資訊編碼進量子位元,使量子位元不穩定的問題比業界預期更快找到解方。

於是,業界展開新一輪競賽,試圖擴展目前的量子硬體系統,而PsiQuantum採用的是光子量子技術,與IBM、Google的超導量子不同。《金融時報》指出,光子量子技術被證明能為量子電腦提供更穩定運作基礎。

除了選對戰場,PsiQuantum另一策略是運用現有基礎設施加速開發,如原本用來打造傳統電腦的晶圓廠、代工廠、網路技術,未來幾年是加速這些基礎技術的創新。「這讓我們走向一條更快速的道路,」沙德博爾特強調。

但即便「全球首部」具有商業價值的量子電腦可能將問世,業界卻普遍抱持觀望態度。

安全問題令人擔憂,量子電腦可能「有行無市」?

原因之一,就是量子電腦可用來破解目前保護網路安全的許多防禦機制,令人不安。沙德博爾特指出,業界已在開發「後量子加密技術」,而且破解加密技術所需的量子電腦遠大於商用型量子電腦。

此外,參與《華爾街日報》資訊長峰會的科技領袖表示,相較於量子電腦,目前更關切如何讓AI更穩定可靠,並應對川普政府的新科技政策。根據現場調查,50%表示太多事務要優先處理,無暇分神投入量子技術,29%不確定量子電腦商業價值有多大。

這是否代表引頸期盼已久的量子電腦,可能落入「有行無市」下場?猶待時間驗證。

資料來源:WSJ, FT, Forbes

核稿編輯:楊少強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