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是企業營運的命脈。近年來,包括美國對等關稅、區域戰爭等地緣政治風險,加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都讓企業開始重新審視供應鏈佈局與風險控管。在這雙重壓力下,企業必須正視問題,並積極轉型。也因此,DHL國際快遞與商周集團日前合作舉辦【雙稅挑戰下的供應鏈突圍】趨勢論壇,協助台灣企業掌握供應鏈突圍策略,打造永續競爭力。

DHL國際快遞台灣總經理吳志忠點出新興能源、生命科技、區域成長、電商崛起,加上 AI 與大數據驅動的數位銷售,正重塑全球供應鏈。

吳志忠:五大趨勢改變供應鏈樣貌

論壇一開始,DHL國際快遞台灣總經理吳志忠細數從1999年Y2K危機、2001年911事件、2020爆發新冠疫情、2023烏俄戰爭,直到2025年川普2.0,分享各大事件考驗供應鏈應變的重要性。

吳志忠也點出未來的五大趨勢,包括新興能源、生命科技、地域性增長、電子商務,以及用AI與大數據驅動的數位銷售,都可能改變全球供應鏈的樣貌。

商周ESG總編輯管婺媛表示雙稅壓力來襲,製造短鏈化、供應鏈碳透明化成必然,企業唯有權衡成本,才能突圍。

商周觀點:短鏈化及供應鏈碳透明化成為必然趨勢

針對雙稅挑戰對於供應鏈的衝擊,商周ESG總編輯管婺媛則指出,從今年開始,碳稅徵收與美國對等關稅,都成為現實。她也表示,在雙稅壓力下,全球製造業的短鏈化,以及供應鏈的碳透明化,都是必然的趨勢。業者需將各種成本要放在同一天平上思考,找出突圍的最佳路徑。她也引用歌詞「我們無法改變風的方向,但可以改變風帆」指出,企業在雙稅挑戰下積極應變,更有機會創造成長的契機。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MBA主任羅明琇提及在關稅壓力與地緣分裂下,企業必須重估全球布局,應對貿易與供應鏈風險。

羅明琇:供應鏈是企業存亡的核心戰場

在地緣政治與關稅壓力,加上綠色稅制與 ESG 壓力的雙重挑戰下,企業正面對「雙重轉向」下的供應鏈新秩序,如何及時進行策略轉型,成為生存關鍵。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兼MBA主任羅明琇在專題演講中,揭示全球近年來正面臨多重衝擊,包括疫情、極端氣候、俄烏戰爭、美國對等關稅、減碳壓力等多重衝擊。

羅明琇表示,面對全球關稅壓力、地緣政治分裂,以及科技、製造、能源等關鍵產業面臨重大供應風險的壓力之下,企業必須重新評估全球布局策略,以因應日益複雜的貿易環境與政治風險。

企業面臨的另一挑戰,則是綠色稅制與 ESG 壓力。首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全面實施,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稅。此外,亞洲各國,包括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也將陸續實施碳定價機制。在運輸燃料政策方面,永續航空燃料(SAF)等新規範,則將大幅提高運輸成本。而在市場端,消費者對於永續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多重影響下,企業如果未能適應綠色稅制,將面臨嚴重競爭劣勢,同時ESG投資壓力也將不斷增加。「這些事情,已經不再是你去想『我為什麼要做』,而是『我該怎麼做?』」羅明琇說。

「供應鏈不只是物流的問題,而是企業存亡的核心戰場。」羅明琇強調,新供應鏈秩序的兩大核心轉向,就是「韌性與可靠性」對「效率」的重塑。她說明,韌性與可靠性已提升至核心策略地位,與效率形成新的平衡點。在這個前提之下,企業不再只看重財務績效這個「單一指標」,而是必須同時考量風險分散、永續影響和品牌價值等「多元價值」。

也因此,數位化與低碳化,就成了企業必須進行的雙軸轉型。其中,數位轉型包括供應鏈可視化與即時追蹤、大數據風險預警系統、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物流、共享數據平台、合作夥伴數位整合,以及資源與能源優化。而永續/低碳轉型,則包括建立碳足跡監測與報告、清潔能源應用,以及循環經濟模式導入等。

針對台灣企業的獨特優勢與挑戰,羅明琇則指出,台灣企業的優勢包括科技製造業的深厚基礎、資訊技術人才與創新能力、與全球供應鏈的緊密連結,以及危機應變的靈活性與韌性。但是台灣企業也同時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導致轉型門檻高、國際供應鏈地緣政治風險、碳排放與永續要求日益嚴格、數位人才缺口擴大等。她認為,台灣企業必須利用現有優勢,同時積極應對挑戰,才能在新時代的供應鏈重構中把握機遇、避免風險。而政府、產業協會與大型企業可發揮關鍵引導作用,協助中小企業共同轉型。

DHL國際快遞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強調美國對等關稅難以掌控,多數產業選擇觀望,因應策略是且戰且走、以不變應萬變。

郭峻豪:DHL提供永續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邁向永續旅程

DHL國際快遞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在「領先布局!迎戰綠色稅制與地緣風險的供應鏈戰略」演講中強調,在雙稅挑戰下,DHL能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

郭峻豪指出,統整DHL集團調查幾大產業客戶對於美國關稅的因應策略,綜合國內許多分析結論顯示,美國對等關稅目前是不可控的因素,多數產業對於美國對等關稅的因應之道就是且戰且走,或是以不變應萬變。

在此大環境下,DHL建議企業客戶,可以善用地緣優勢,彈性布局高速成長的經濟體。他表示,台灣地處亞洲中心,銜接東北亞及東南亞,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將所有重心放在美國的時代已經過去,全球化愈趨發展,對台灣來說就有更多商機,企業可以思考亞太區作為關鍵市場的潛力。此外,歐盟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企業也可以將歐洲市場納為考量,分散風險。

郭峻豪說明,DHL 國際快遞在台灣深耕50多年,持續投資台灣,配合總部資源調整在地營運策略,不斷積極優化服務。例如,DHL響應大南方計畫,是台灣唯一一家可以從高雄出口的快遞公司,幫助製造業的代工廠可以直接在南部出口,節省時間成本,同時減少南北往返的遞送路程,也是實踐環保減碳的行動方案。

而在全球碳稅規範及企業淨零佈局議題上,郭峻豪指出,DHL是佈局綠色物流最積極的業者。雖然業界認為永續航空燃料(SAF)技術尚未具備一定的經濟成長規模,但DHL仍然持續投資布局SAF,目前DHL在SAF應用領域大幅領先業界,今年的SAF混和率將達6%。

他也分享了DHL深受全球客戶歡迎的GoGreen Plus方案,指出相較於碳抵銷(offsetting),GoGreen Plus是直接降低範疇三物流運輸碳排放的碳嵌入(Insetting)方案。在台灣,許多產業龍頭,包括技嘉、台達電跟奇美,都已設立明確的減碳目標,透過採用GoGreen Plus,積極降低範疇三的物流相關碳排放。

「現在不開始,何時開始?」郭峻豪說,永續減碳刻不容緩,DHL國際快遞身為物流產業的領導品牌,有責任帶頭改變,並提供永續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攜手邁向永續減碳的旅程,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DHL 國際快遞台灣資訊處資深總監張惠人分享線上平台 MyGTS,協助客戶快速查稅則碼、金額與清關文件,化繁為簡。

張惠人:MyGTS與PLT提供高效率數位解方

在「強化永續韌性的供應鏈數位解方」專題演講,DHL國際快遞台灣資訊處資深總監張惠人分享了DHL為客戶開發的線上平台MyGTS。他指出,看似複雜的清關工作,客戶常苦惱於查詢運送的物品的商品稅則碼、貨物總金額,或是準備相關資訊與文件。

針對這些需求,MyGTS平台能提供更便利的服務,讓客戶使用關鍵字或稅則目錄搜尋商品的稅則碼、計算關稅和貿易的總成本以優化定價決策、了解貨物運輸的進出口海關要求,以及檢索海關監管文件用以清關貨物。

此外,張惠人也介紹了為了協助客戶節省貨件準備時間、減少用紙,並加速清關程序的PaperLess Trade(PLT)無紙化貿易服務。

他指出,無紙化貿易(PLT)是一項可選服務,讓您能夠以電子方式向 DHL 發送貨運單據。它無需您手動列印,並附上出口隨機文件到貨件上。相較於傳統方式必須列印隨機文件並黏貼在貨件上,PLT能讓客戶將所有出口隨附文件以數位方式傳輸,無需列印發票和出口文件,大幅增加效率。同時,PLT也能減少印刷浪費,為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DHL全球網絡成為客戶應變最佳後盾

在焦點對談環節,與談人聚焦在「從地緣政治到綠色稅制:供應鏈的多軸挑戰」。針對地緣政治風險對於供應鏈韌性帶來的挑戰,吳志忠指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不斷地異動,可能每天都有新的變化,產生的連帶效應,包括有些客戶選擇提早出貨,造成機位緊張。因應這些需求,DHL擁有200餘架自有機隊,有更大的彈性調整空間,足以滿足客戶需求。而DHL長年在各國深耕,可以替客戶解答各種供應鏈策略問題,提供規模效應。而在運務挑戰方面,DHL也足以發揮集團效應,協助客戶應變。

以美國近期暫停低價商品小額豁免(de minimis)關稅優惠為例指出,該措施令多國郵政體系難以及時應變,中華郵政也已於日前宣布暫停收寄往美商品類郵件。在此情況下,DHL國際快遞仍持續提供寄送至美國的服務,並憑藉專業清關團隊,隨時協助處理關務規範及小型包裹寄送需求,確保客戶跨境物流不中斷。

羅明琇則表示,在地緣政治風險對於供應鏈韌性帶來的挑戰之下,企業對於供應鏈的管理,不能只著重單一面向,更需要綜合多樣關鍵因素,並積極強化韌性。她指出,供應鏈管理的三大趨勢,包括去中心化、數位化,以及永續。以台灣網通產業為例,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之下,毛利大幅下滑,因而將供應鏈移出中國大陸。羅明琇認為,台灣產業在地緣政治風險之下,更需要打群架,從生態系的觀點,整個供應鏈一起因應,務實理性,與合作夥伴一起發揮綜效。

針對綠色稅制對於供應鏈的衝擊,郭峻豪也強調了DHL GoGreen Plus方案為客戶帶來的價值。他指出,GoGreen Plus能直接對應到企業客戶的淨零目標,規劃適合的運輸路程與策略,提供範疇三的減碳,且由SGS提供第三方稽核認證,並提供證書及碳足跡報告,對客戶的減碳策略有直接的助益。

在論壇中,與談人也一致認為,面對雙稅挑戰,企業不能只考慮成本問題,更需要積極進行供應鏈轉型,在動盪局勢下致力於強化韌性與靈活性。而DHL 身為物流產業的領導品牌,提供的正是地緣政治變局之下的行動力,能協助客戶強化供應鏈韌性,並同時加速永續轉型,成為雙稅挑戰下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