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開始說你瘋了,你可能正在實現人生中最重要的創新。」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這句話,正好道出當前人工智慧(AI)的矛盾:一方面是瘋狂追捧,另一方面是重大創新。
今年九月,OpenAI和甲骨文簽下超級大約:OpenAI承諾未來五年,從甲骨文買入價值三千億美元的雲端計算資源,主要用來訓練AI模型ChatGPT。消息一出,甲骨文股價單日大漲三六%,艾利森也短暫的超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登上全球首富。
但這場交易卻也引起一些質疑。《華爾街日報》稱,OpenAI年收入只有約一百億美元,未來平均每年卻要支付六百億美元給甲骨文,而且這家AI新貴要到二○二九年才可能轉虧為盈,屆時累計虧損高達四百四十億美元。即使日前輝達宣布投資OpenAI一千億美元,也未改變它的財務現實。帳怎麼付?仍是未知數。
對甲骨文來說,與OpenAI的交易,使該公司高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拋出「AI業務五年暴增十三倍」的樂觀預估。然而這筆交易是會計科目上的「剩餘履約義務(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s,RPO)」,也就是甲骨文獲得的只是未來幾年收入的「承諾」,還沒真的收到錢。
同時,為了應付OpenAI的需求,甲骨文也須砸下血本,甚至可能要舉債來購買資料中心所需的晶片,但它的資產負債表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