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的「iPhone時刻」即將來臨!十八年前,iPhone上市,從此改寫了手機定義,開啟App經濟,讓智慧裝置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生成式AI迅速崛起,人形機器人正接棒成為下一個技術平台,從感知、語言到多工協作,全面進化,成為全球產業最炙手可熱的話題。
機會》比量產,台灣還沒輸
感官應用大爆發,聽懂話、還能緝毒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到二○五○年將達約五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二兆元)之多,龐大商機正吸引全球業者搶進卡位,一場爆炸性的新世代產業革命正悄然啟動。
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隊沒有缺席,達明、台達電、廣運等人形或聽、嗅覺機器人在這一次台北自動化工業展中相繼亮相,其中全球市占第二的協作機器人廠商達明,率先推出台灣首款國產AI人形機器人,自製率逾八成,預計明年量產出貨。
達明機器人是現場最吸睛的焦點:黑白配色、線條簡潔,外型時尚卻帶著一絲陌生感——它像人,卻不完全是人。上半身擬真度高,尤其五指手掌,關節靈活,可精準執行雙手分工的複雜動作,一手穩定、一手操作,宛如真人操控。
下半身則採輪型底座,非人類雙腳。達明營運長黃識忠解釋:「不是做不到雙腳平衡,而是現階段光站著就耗能,還可能跌倒撞壞設備或傷人。」基於安全與節能考量,團隊選擇更穩定的輪型設計。
他強調:「人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