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在家就醫」將成為一種全新常態嗎?
若你是慢性心臟病患者,將來無須定期到醫院回診,取而代之的是透過配戴醫療監測設備,讓醫師遠端掌握身體狀況。必要時,醫護團隊也可「到府服務」,提供相當於醫院層級的診療。
像這樣的遠距診治形式,於新冠疫情過後在全世界遍地開花。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就指出,未來,理想上,醫院裡僅會有急症、重症和難症的患者。
德國調研機構Statista統計指出,全球遠距醫療市場至二○三○年,規模將接近五千億美元,約莫是現在的十至十三倍。
以使用人數來說,二○二四年諮詢線上醫師的全球人數就近一億一千萬人,遠高於疫情前的五千七百萬人。
醫療場景大遷徙的背後,不只是龐大商機,也需要大量科技軟、硬體的支持,例如醫療影像判讀,背後就要算力強大的晶片,吸引了高通、輝達、聯發科等半導體大廠積極布局。
以高通為例,今年三月收購了機器學習平台Edge Impulse,該平台擁有十七萬名開發者,是邊緣AI裝置開發的指標性企業,全球有大量的醫療設備都奠基於這個平台來開發,顯示出這間IC設計大廠切入邊緣AI醫療應用的決心。
再加上,生成式AI讓使用者和病人都可以更自然的跟科技互動,使遠距醫療催生更多想像空間。
當遠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