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當全球遊戲玩家為《黑神話:悟空》所震撼、當許多遊戲迷為大宇資訊出售軒轅劍IP(智慧財產權)而感嘆時,在台灣,有一群人決定主動伸手,創造改變。

就如同中華隊因為有王建民、彭政閔等多位曾站上世界舞台的頂尖選手擔任教練,最終帶領年輕選手們在世界棒球十二強賽奪冠;如今台灣遊戲圈,也進入抱團新時代,一群來自不同公司,曾拿下有網路界奧斯卡之稱的威比獎、日本BitSummit最佳國際遊戲獎等諸多國內外獎項,身經百戰的前輩,要為新生代遊戲開發者領路,幫助他們站上世界舞台。

遊戲產業正快速發展,從PC遊戲發行平台Steam上的遊戲數量變化可以清楚看到,近年全球發行的遊戲數量呈現逐年增長,從台灣獨立遊戲展會G-EIGHT本土團隊參展數量占比逐年提高,及各種遊戲開發社群交流更加熱絡,可以看出來在台灣也是蓬勃發展。

全球新遊戲數逐年增加!1年多近2萬款
(圖表製作者:何佩珊)

政府、資方、社群環境變成熟
遊戲開發者仍難敵現實,陣亡率高

然而,放眼台灣遊戲開發市場,如果撇開博弈和成人遊戲這兩個特殊類別不看,雖然這段期間也誕生了赤燭、SIGONO這樣,已連續多款作品在全球市場受到肯定的成功團隊,但整體來說,陣亡率其實不低。

台灣遊戲製作團隊杯狗遊戲共同創辦人宋依璇觀察,過去幾年身邊看到的遊戲開發團隊,至少三分之一做不下去。

而且,也像熊骨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張秉華說的:「有人做出來,但評價不好,餓死;有人做出來評價好,還是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