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現在台灣營建業的工地,如果早上會有四十位工人上工,下午會剩下多少人呢?

答案是:二十位。

原來,全台大缺工下,營建工人的工資高漲了快一倍,做半天工等於以前做一天賺的錢,所以老師傅的觀念也變了。

「他做半天、休半天,錢沒少賺,還能顧好身體,老工人也不想拚了,缺工問題當然是越缺越大。」營建股營收王興富發行銷企畫總監張淑真說。

七月底,在台中七期建案的接待中心裡,張淑真大吐苦水,工人難找,而且極端氣候變遷,必須在室外溫度動輒三十八度的高溫曝曬下揮汗工作,別說年輕人不願意做,就連老師傅都不堪負荷,嚴重怠工,導致建案工期平均都被拖延至少半年以上。

但就在距離該接待中心僅約十分鐘車程的不遠處,我們卻發現一家逆勢集結多達二十多位年輕師傅、員工平均年齡僅約三十二歲的工班新兵企業(編按:該行業平均年齡約五十五歲)。

一篇報導帶他勇闖營建藍海
三招扭轉工地、人才劣勢

它不僅吸引股王大立光的員工跳槽改當水電工,還靠著市場稀缺的小鮮肉戰力崛起,今年將創下營收較去年成長約三倍,且單一工種毛利率提升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