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能整合街廓、延續城市規劃的建商寥寥可數,璞永建設是其一。深耕北市核心精華地段二十餘年,從天母《仰哲》、大安《勤美璞真》,到仁愛《至仁愛》、敦北《敦仰》,皆憑藉用心與誠信獲得地主與市場信賴。近期,繼《敦仰》刷新松山區房價紀錄後,現推出《敦睦》作為靜巷續篇華麗登台,雙案結合超過千坪規模,成為台北都更史上難得的整合經典。
瞄準松山高資產族,靜巷中延續敦北價值
《敦睦》座落敦化北路50巷,為全長1,500公尺敦化北路僅存的12條幽靜巷弄門牌之一。寬達70公尺、綿延4,600公尺的敦化南北路軸線,自仁愛路直抵松山國際機場,兩側樟樹扶疏、四季景致更迭,造就國際迎賓大道的氣派門面。
而敦化北路起始點「松山機場」,既是台灣第一座國際航空港,也是早期催生敦北商圈發展為國際金融樞紐的推手。特別是在1970至1980年代,沿線聚集眾多外資銀行與跨國企業總部,奠定了台北最初的國際都會風采。
時代的巨輪轉動至今,近年敦化北路邁入都更高峰,隨東方文華改建,以及台塑總部、富邦city plaza等仟億級案相繼啟動,企業總部與頂級住宅聚落漸趨成型,累積開發動能近3,000億元。此時《敦睦》選址南京、敦化交匯的寧靜巷弄,實為天時地利!
《敦睦》背倚敦化大道綠意廊帶,並坐擁南京東路三段的生活圈與資本動能。這一帶金融總部群聚,素有「台北華爾街」之譽,是北市資本實力最密集的核心地段。此外,周邊環繞微風南京與敦化國中、小明星學區,步行五分鐘即可達台北小巨蛋、南京復興雙捷運站,並直通松山機場,在市中心同時兼具生活便利與國際門戶條件,實屬難得。
璞永以625坪《敦仰》與393坪《敦睦》串聯打造千坪街廓,造就稀有的雙案整合,其難得不凡誠如璞永建設副理姜俊偉所說,「這片街廓的價值,一在於基地規模與地段稀有,放眼整個敦北,其規格與能見度不亞於任何重大都更案;二在於承續的靜巷氣質與街廓美學,這種氛圍並非建築本身可複製,而是長年整合與在地積累的成果。」
同源名作,共創街廓生活美學
作為系列作品,《敦仰》與《敦睦》雖為獨立開發,卻在同一千坪街廓中延續相同的設計DNA。由三石建築蕭博文擔綱主持,採用減法美學塑造沉穩內斂的建築表情;透過簡約線條演繹含蓄雅緻的風貌,讓建築自然融入敦中學區的書香氛圍與綠意盎然的環境。
延續建築理念,會館設計由拾集設計操刀,以細膩感知打造兼具美感與實用功能的公設;景觀則由木荷景觀孫培強主理,運用樹木的自然線條創造層次豐富的綠意空間。
設計協調,卻也定位分明。當《敦仰》主張城市門戶氣勢,面對敦化大道;《敦睦》則隱身靜巷,對望敦化國中校園綠意,呈現人文氣質,成就「同源異趣」的共同街廓風景。璞園團隊業務部協理邱清沛指出,「《敦睦》主要鎖定認同地段含金量與品牌質感的置產型住客。」因此《敦睦》主打50坪均質住宅,一層四戶、格局方正,標準層不設大小戶混居,僅頂樓為90坪內退露台合併戶,在產品規劃上聚焦鄰里單純的調度設計。
結構採15層SC鋼骨系統,耐震係數達0.264G抗震六級,並由前日本竹中工務店所長田中純夫擔任顧問監造;同時採用ESG永續工法,使用可回收鋁模板與再製細粒料混凝土,降低天然資源消耗,實踐綠色建築與永續循環。
標準配備即包含完整廚具與衛浴,交屋可立即入住,能滿足退休換屋、自住升級、世代共居等多樣家庭需求,亦是松山區高資產客群再度出手的理想選擇。
發揮建築影響力,回應時代轉型
在璞永眼中,「好地段、好房子」從不是口號,而是從選址、設計、施工到交屋,一步一腳印的實踐。《敦仰》《敦睦》雙案,從街廓整合佈局、到建築細節落實,無不訴說建設之於城市的責任與承諾。
2026年,璞永建設將滿30週年,邁向而立之年的「都更王」也將以更長遠的眼光,擴展品牌影響力。除了在永續成為顯學的時代,積極推動建案碳盤查計畫,邁向2030年減碳目標;近年也與軟體商新愛世科技合作開發「繳款管家」系統,整合LINE OA即時訊息功能,簡化付款、施工追蹤等流程,不只提升客戶服務體驗,也領頭建築業界數位轉型。
一直以來,與其追求大戶數開發,璞永往往選擇精緻的住宅規劃與高品質的設計眼光,回應高端客層對安全、品質與街廓美感的期待。在台北都更浪潮下,《敦仰》《敦睦》所實踐的「街廓共好」改變區域面貌之際,也將譜寫新一代的敦北記憶。若台北有一處街廓,能將敦北靜巷的稀有從容與當代生活的質感品味融為一體,《敦睦》便是其中最動人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