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台北城南,與信義、大安兩處繁華城心緊鄰的文山區,公園綠地面積高居全市12個行政區之冠,同時還擁有豐富的山麓與郊山等自然資源,是少數坐擁高綠覆率,並能和信義計畫區等CBD快速接軌的區域。

位於機能薈萃木柵路一段的「元利四季莊園」,為元利建設醞釀逾十年的集團鉅作。面積高達12,000坪的基地,不僅與12,600坪木柵公園地界相連,10.8公頃仙跡岩登山步道入口也近在咫尺;加上距離興建中的捷運南環段Y4站約500米,非尖峰時段平均15分鐘即能開車抵達信義大安所在的大東區生活圈,是近年來極罕見擁有大尺度、全街廓、高機能、高綠覆的市心型造鎮大案。

「元利四季莊園」為近年來首都圈罕見的市心型造鎮大案,加上豐富綠意更顯珍稀。(圖為電腦模擬3D情境示意圖/元利四季莊園提供)

在留白和自然中 找回城市的呼吸感

執掌個案全區擘劃的靈魂人物李天鐸建築師,視周邊富饒的生態為最大瑰寶,因此設計核心精神之一,正是「把自然帶進來」。他利用「元利四季莊園」的萬坪尺度,在緊湊、沒有空隙的城市環境,因其寬闊幅員來涵養留白生活空間,並呼應仙跡岩、木柵公園的景色,將山林草木的蓊鬱清曠帶進這些留白處,讓大自然能於日常俯仰之間,自由流動與滲透。

其次是「建築輕質化」。李天鐸捨棄可視性的石材、堅硬瓷磚等顯性的造型語彙,同時擷取類似森林的自然色系為用,這種似隱似顯的內斂和輕盈手法,沒有鑄造地標的炫技,而是溫柔把量體植入場域,形成和諧共融的地景化效果。

就像李天鐸強調的:「21世紀的都市居住空間跟建築,不再是用玻璃、石頭牆把人隔開,這個時代,需要與自然做一個對話跟連結,在『元利四季莊園』,這件事做到了。」李天鐸運用基地的磅礡尺度和大量綠意,釋放城市過載(overload)的稠穰擁擠、找回人類嚮往的呼吸感,並樹立了都會與自然平衡共存的生活型態標竿。

住宅量體退縮於邊界 創造豁達視野與內庭

全社區共有10座建築(8棟住宅建築、1棟獨立休閒會館、1棟迎賓門廳),如何創造最適切有利的配置,讓社區自然和居家賞景極大化,是本案建築規劃的關鍵。佈局上,李天鐸讓建築群沿著基地周長配置,除了能有效拉開棟距、減少8棟住宅的相互干擾,也能創造最高的外部自然連結性。

當量體退縮至社區邊界,就能涵養最大的內庭綠帶再與東側木柵公園迤邐貫連,接著和周邊的重巒疊嶂山色交融映襯。如此由內向外、從近至遠,讓園、樹、山彷彿無縫般結合成一體。就像李天鐸所闡述的概念:「建築立體化,讓佔據地面的空間就能極小化,退縮則使自然與生活空間極大化,而這些讓出來的底層空間,可以全部交付自然。」

8棟住宅建築沿著基地邊界佈局,藉此讓出最大的底層空間,創造綠意龍蔥的內庭。(圖為電腦模擬3D情境示意圖/元利四季莊園提供)


至於居家賞景上,除了用清玻璃、大開窗來消弭建築的內外邊界,從室內就能縱情眺覽山、樹、園三者交織出的連綿綠意;其次,舉凡會所棟、門廳棟,以及大型的簷廊空間這三個低樓層部分,也在屋頂處施以最大的綠化,達到李天鐸口中:「當8棟住宅群完成的時候,可以想見從高處往地面鳥瞰,將會是大量植栽編織出的城市綠毯。」

位於中低層的公設會館、門廳棟等,屋頂都施以綠化,讓鳥瞰視野綠意盎然。(圖為電腦模擬3D情境示意圖/元利四季莊園提供)

懸挑屋簷結構 摹寫大樹下生活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曾說「樹是聖殿」、「樹是庇護所」。在「元利四季莊園」,李天鐸利用建築來隱喻樹的意象,並利用分層的屋簷、一樓的簷廊等懸挑式構造,摹繪出大樹底下的生活感以及森林下的庇護氛圍。他提到:「建築是一棵抽象的大樹,庭院裡則有屬於自然的樹。虛與實的樹在這個空間交織,形塑出特殊的生活情味,並把人帶回自然。」

整體來看,建築本體為抽象的大樹,從側面可翫賞格柵彷彿樹皮的紋理質地;正面兩側則探出屋簷,猶如樹幹向外伸展的枒杈,如此從頂樓一路延伸至地面,書寫出連貫的空間語境。到了地面層,則轉以寬深的大簷廊,讓人在其下穿梭時,彷彿在翳薈樹林間行走,形成一種在大樹下生活、被大樹所保護的親切感,也回應著「元利四季莊園」棲居自然的場所精神。

李天鐸利用向外延伸的懸挑構造,創造一種在大樹下行走和生活的韻味。(圖為電腦模擬3D情境示意圖/元利四季莊園提供)


【元利四季莊園 個案資訊】

❒ 坪數規劃|43.52.58.72坪
❒ 預約專線|02 2936 5888
❒ 接待會館|木柵路一段290號.中山小學旁
❒ 官方網站| www.newland.tw/case/SeasonVillage
❒ 建築代銷|新聯陽機構-新聯昌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 建造號碼|113年建字第0168號
❒ 經紀人證號|(104)北市經證字第0228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