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霖醫師表示,其中一個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變化,是核硬化性白內障(俗稱「硬核性白內障」),有些中壯年患者在沒有特別用眼改變的情況下,卻發現近視持續加深,這可能就是白內障進展的初期警訊之一。其他像是視線變暗、看東西出現重影、強光下視力模糊、或像有薄膜遮住視線的感覺,也都是白內障的典型症狀。醫師提醒,當已經有白內障症狀,點眼水等做法都只能延緩,一旦這些狀況已對生活造成影響,就應考慮進一步手術。
手術前先問三件事:看遠、看近?還是兩者都要?
進行白內障手術時,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對術後視力品質有關鍵影響。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晶體?陳威霖醫師指出,術前需完整評估三項核心條件:
- 個人生活習慣與用眼需求:如是否經常夜間開車?是否長時間使用電腦?是否有閱讀、做菜、操作儀器等中距離視覺活動?
- 眼睛本身狀況:如角膜弧度是否正常、有無疤痕、是否曾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或是否合併視神經問題等。
- 是否合併散光:散光會影響視力清晰度,幾乎所有人工水晶體皆可搭配散光矯正設計,因此必須納入優先考量。
陳威霖醫師說明,針對上班族或重度電腦使用者,中距離視力尤其重要,像看電腦螢幕、開車看儀表板、閱讀文件、進行園藝工作等,皆屬中近距離範圍。因此,若要同時滿足看遠、看近與中距離的視力需求,三焦點人工水晶體常被優先考慮。過去部分三焦點人工水晶體在夜間使用時,容易出現光暈與眩光情況,現今已推出高透低眩三焦點人工水晶體,透過材質與光學設計的改良,不僅保有高透明度,也能降低眩光,使視覺體驗更清晰舒適。不過,若夜間駕駛需求較高,或對夜間視覺品質有較高要求者,也可考慮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以獲得更穩定的夜間視力表現。
第一代矯正過近視者,早發性白內障比率增加
陳威霖醫師表示,目前接受白內障手術對象中,有不少是過去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者,這些患者現在已屆50、60歲,開始面臨白內障發生的階段,這幾年的需求也明顯增加;由於此族群當年選擇手術的初衷是希望擺脫眼鏡,因此對術後視力的要求也相對更高,希望能再度達成裸視清晰的目標。像診所自己的護理長曾於十多年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長期視力維持良好,但在去年逐漸感到視線模糊,後來經診斷為皮質混濁型白內障合併老花;由於她本身有一眼因視網膜問題造成弱視,另一眼視力品質對其工作極為重要,平時工作又需長時間使用電腦、操作儀器與閱讀文件,視力的變化已影響日常。經過醫師完整檢查並確認角膜條件良好後,選擇植入高透低眩三焦點人工水晶體,手術後不僅恢復清晰視力,也不再需要配戴老花眼鏡。
陳威霖醫師提醒,白內障已從過往的高齡疾病,轉變為與現代生活型態密切相關的視覺退化問題,特別是高度近視的族群,未來罹患白內障的機率相對更高。民眾若出現視力異常、看東西模糊、對光敏感或近視持續加深等情況,應及早接受眼科檢查,透過專業評估確認眼睛健康狀態;及早檢查、完善評估,才能有效延緩視力退化,維持清晰穩定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