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現在研究甚至還證實,彈奏樂器的老人認知退化得比較慢,甚至大腦能跟20幾歲時一樣「好用」。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一份研究發現,彈奏樂器多年的年長者,在吵雜環境中理解對話的能力,比不學樂器的人來得更好。專家發現,這些人腦部運作模式更接近年輕人,在專注時所需耗費的能量,也比年長非彈奏者少,讓他們更能彌補年齡帶來的腦力衰退。
專家找來25位平均年齡65歲、至少練習樂器32年的年長彈奏者,還有另外25位平均66歲的年長非彈奏者,以及24位20多歲的年輕非彈奏者參與,所有受試者都是身體健康、慣用右手、以中文為母語,且聽力正常的人。他們在核磁共振儀(fMRI)下,聽4個音節(ba, da, pa, ta)與3種不同程度背景雜音混合後的聲音,結果發現,年長彈奏者在辨識音節的表現上,明顯優於年長的非彈奏者。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PLOS生物學期刊》(PLOS Biology)。
專家發現,從未練過任何樂器的年長者,在聽力測試中,聽覺背側路徑(auditory dorsal stream)區域的額外活動明顯增加。這表示,年長者的大腦為了彌補年齡帶來的認知衰退,必須更努力的運作,才能聽清楚聲音。
這項研究發現,彈奏樂器能為人腦建立一種「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能力,就像大腦的備用系統,能讓大腦保持高效運作。彈奏樂器的受試者即使年紀大了,大腦也像年輕受試者一樣靈活。
專家認為,不論樂器彈得好不好,光是每週練習12小時,就能訓練大腦的認知儲備系統,讓大腦的認知能力持續維持。此外,彈奏樂器年長者的左側中央前迴(left precentral gyrus)大腦活動,也與年輕人大腦更相似,該區域位於額葉,負責控制身體右側的動作,也與規劃和執行自主動作有關,因此可以推估年長者的身體自主能力也較非彈奏者佳。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你也會打呼?神經醫警告「1睡眠習慣」恐增中風、失智症風險
年紀輕輕就成候選繼承人!金主愛與父同行登世界舞台 專家:恐影響心理健康
拖延症不一定是壞事?專家揭一種情況反而能助思考、激發創意
2025年卓越銀行評比/華南銀 雙獎殊榮到手
責任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