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起開放接種,符合條件的民眾可免費施打。首日接種人數就突破28萬劑,接種至今已破百萬劑,創下近年來最高紀錄,相比去年同期成長達4倍之多。
疾管署提醒,今年國內流感疫情比往年提早進入流行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病毒威脅不容忽視。打流感疫苗除了保護自己,也能減少醫療系統在疫情期間的壓力。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時間、地點
- 施打時間:
- 第一階段:10/1起開打。
- 第二階段:11/1起擴大對象。
- 施打地點:全國各地衛生所與健保合約院所,沒有戶籍限制。
- 查詢方式:疾管署提供「公費流感疫苗合約院所查詢系統」,方便民眾就近找到可接種的醫療院所。
流感、新冠疫苗同時接種
疾管署實施「左流右新」接種策略,鼓勵民眾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意即左手打流感、右手打新冠。研究顯示,兩種疫苗同日接種在不同手臂,不會增加副作用,反而能節省就醫時間並提升接種效率。
2025公費疫苗接種對象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對象必須具備中華民國國籍,或是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也在適用範圍內,包含持有外交官員證、國際機構官員證與外國機構官員證者。同時,還需符合政府公布的公費接種條件,才能享有免費施打資格。今年公費疫苗採「分階段」施打:
第一階段(10月1日起)
自10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率先開放給高風險族群與特定對象接種。涵蓋範圍包括65歲以上長者、滿6個月至學齡前的幼兒、慢性病高風險患者、孕婦,以及醫事人員、在校學生和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共計11類族群。
- 65歲以上長者。
- 55~64歲原住民。
- 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 孕婦。
-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 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
-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滿6個月以上至未滿6歲幼兒。
- 具潛在疾病者(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1~3年級學生。
- 禽畜相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第二階段(11月1日起)
在第一階段優先照顧高風險族群後,自1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進一步擴大到50~64歲、沒有高風險慢性病的一般中壯年族群,讓更多人能在流感高峰期前獲得保護。
- 50~64歲、沒有高風險慢性病的成年人。
公費新冠苗接種對象
今年秋冬的新冠疫苗接種規劃,鎖定10大類重點族群,包括高齡長者、慢性病患者、孕婦、醫護人員以及其他易受感染或重症風險較高的人口,希望透過優先施打,降低秋冬疫情帶來的衝擊。
- 65歲以上長者。
- 55~64歲原住民。
- 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 孕婦。
-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 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
-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滿6個月以上至未滿6歲幼兒。
- 6個月以上高風險對象,包含符合流感疫苗高風險對象條件(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以及結核病、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患者。
- 50~64歲無高風險成人。(第二階段)
除50~64歲無高風險成人於第二階段(今年11月1日起)開打,其餘對象皆於第一階段開打。
花蓮光復鄉災區提前開打
為防止災後傳染病發生,花蓮縣光復災區自9月29日起,提前展開公費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接種。衛生局團隊進駐糖廠醫療站為民眾施打,並擴大施打範圍,不僅當地居民可接種,外縣市的救災志工,與現場支援人員也納入公費施打對象。
公費流感疫苗預約方式
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方式以各地衛生所與合約院所規劃為主,多數採取現場掛號或電話、網路預約。民眾可透過「公費流感疫苗合約院所查詢系統」找到鄰近院所,並依院所公告方式完成預約或排隊掛號。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流程
- 攜帶證件:健保卡為必備;若屬孕婦、慢性病患者或醫事人員,需額外攜帶孕婦手冊、病歷證明或相關證照。
- 學生接種:由學校統一安排,需家長簽署同意書,或透過「疫苗接種行政電子化系統(NIAS)」線上簽署。
- 接種後注意:常見副作用包括手臂痠痛、輕微發燒或疲倦,多數會在2~3天內自行緩解。施打後應留院觀察至少15分鐘,以降低立即性過敏反應風險。
公費疫苗攜帶證件
公費流感疫苗品牌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全面採用三價疫苗,涵蓋A型兩株與B型一株病毒株。疾管署指出,各廠牌在保護力與副作用風險上並無顯著差異,民眾也無法指定廠牌。2025年提供公費流感疫苗共有5家廠牌,皆屬不活化三價流感疫苗:
- 適用6個月以上:賽諾菲、東洋、葛蘭素史克。
- 適用3歲以上:國光、高端。
疫苗配送原則為「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施打時由醫療院所隨機分配,所有疫苗都經過官方審核與核准,民眾只要把握時機接種,就能有效提升保護力。
流感疫苗價錢
- 公費對象:符合流感疫苗接種計畫資格的民眾,至醫療院所接種時免收疫苗費用,但診所可收取掛號費。
- 非公費對象:若經醫師評估沒有接種禁忌症,可選擇自費施打,相關費用由各醫療院所自行訂定。
流感疫苗自費價錢
若不在公費接種對象內,民眾仍可選擇自費施打流感疫苗。費用因院所、廠牌及疫苗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約落在850元到1500元之間,部分醫院或診所的價格可能更高。
自費接種除了疫苗本身的費用外,還需要額外付包含掛號費、注射費或藥事服務費,實際金額依院所公告為準。
為什麼要打流感疫苗?
流感不是單純的感冒,在台灣每年都會造成上百例重症與數十例死亡。對老人、幼兒及慢性病患者而言,感染後更容易引發肺炎或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的風險,同時減少病毒在社區傳播,是秋冬防疫的重要防線。
流感是什麼?流感主要症狀有哪些?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常透過飛沫傳播,也可能因手部接觸到被口鼻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它的傳染力強,嚴重時可能導致重症甚至死亡,因此又被稱為「季節性流感」。
典型症狀包含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與咳嗽,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等腸胃道不適。若病情惡化,可能併發肺炎、腦炎或心肌炎等,其中肺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
長者、幼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則是最容易發展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
流感和一般感冒差別在哪?
感冒的致病原因很多,可能由數百種不同病毒引起;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造成,兩者並不相同。相較於一般感冒,流感的症狀通常更嚴重,也來得更突然,常見全身無力、頭痛、高燒,且病程時間較長,往往需要一到數週才能完全恢復。
流感更大的威脅在於容易引發併發症,例如肺炎、腦炎或心肌炎,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醫師提醒,若同時出現「發燒」、「頭痛或肌肉痠痛」、「極度疲倦」3大警訊,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流感10大風險族群要小心!一張表看懂:流感、感冒症狀差在哪
流感疫苗常見問題
Q1:打流感疫苗就不會得流感嗎?
打了流感疫苗並不代表完全不會得流感,但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出現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即使真的染病,症狀通常也會比較輕微,恢復速度較快。
Q2:哪些人不適合接種疫苗?
以下族群建議暫緩施打流感疫苗,並先諮詢醫師:
- 對蛋白質或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者。
- 正在發燒或處於急性疾病中的患者。
- 過去接種流感疫苗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
- 未滿6個月大的嬰兒。
Q3:流感疫苗副作用?
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ㄧ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
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性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跳加速等),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
Q4:公費和自費疫苗有何不同?
公費流感疫苗與自費疫苗的差別,主要在於費用、可選擇的種類以及廠牌:
- 公費疫苗:由政府負擔疫苗費用,民眾僅需支付掛號費即可接種。但無法指定廠牌,需依衛生單位配送的疫苗接種。今年提供的是三價疫苗。
- 自費疫苗:需自行支付費用,價格依醫療院所規定而異。好處是可自行選擇廠牌,部分院所也提供四價或細胞培養疫苗,涵蓋的病毒株數量較多。
無論是公費或自費,最重要的仍是「及早接種」,才能在流感季來臨前獲得保護。
Q5: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
由於流感病毒容易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不同,疫苗保護力通常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都要接種1劑,才能維持防護效果。
- 成人與9歲以上兒童:每年接種1劑即可,不論過去是否接種過。
- 未滿9歲兒童:
- 若首次接種流感疫苗,需打2劑,兩劑間隔至少4週。
- 若之前曾接種過(不論1劑或2劑),當季只需1劑。
- 若第二劑間隔不足24天,則需重新計算間隔再補種。
Q6:流感疫苗多久才有保護力?
接種流感疫苗後,人體需要一段時間建立免疫力。一般來說,大約2週左右才會產生足夠的保護抗體。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建議,最好在流感流行高峰前完成接種,讓身體有時間發揮保護效果。
Q7:為何每年都要打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新變異株,過去接種的原始株或雙價疫苗,甚至確診後獲得的免疫力,都已不足以提供長期保護。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各國應持續推動安全且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種,以增強對當季主流病毒株的免疫力。
對符合資格的族群來說,每年接種新冠疫苗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更能有效預防重症與死亡。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各縣市衛生局
核稿編輯: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