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和田秀樹,1960年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為專為高齡人士服務的精神科醫師,投入高齡醫療領域超過30年。

退休之後不必通勤,白天在家吃飯的機會就變得越來越多。不過,建議大家至少午餐要盡量「外食」。

外食優點1:出門動一動,大腦、身體更健康

首先,只要在外面吃午餐,就能達到一天至少出門一次的目標。一天到晚待在家裡,就等於是自己將身體與頭腦推向老化。

白天若能出門吃飯,就可以自然而然拓展行動範圍,這不僅是一個很好的運動,也能帶給大腦良好的刺激。

我自己近年來也為了健康盡量多走路,每天中午都會去工作地點周邊來回走動,尋找新開的餐飲店家。

這麼做剛好可以當作是午休時間的運動。因為只要習慣中午在外用餐,離自己最近的店家一定很快就會吃膩了,便能慢慢擴大出門的範圍。一旦拉長步行距離,便容易感到飢餓,午餐也會變得更加美味。

外食優點2:減輕配偶壓力,家庭更和諧

另一方面,男性若是連午餐都要在家裡吃,對妻子而言要準備午餐是很麻煩的一件事(編按:此指日本傳統家庭中,妻子擔任全職家庭主婦的狀況)。

當丈夫以前還在上班時,中午就是妻子的自由時間,可以好好喘口氣休息一會兒。當丈夫退休後,若還要準備丈夫的午餐,妻子可以外出的時間就被剝奪了。

對妻子而言,「丈夫別待在家比較好」(至少要出去吃午餐)。丈夫出門吃午餐,也能讓夫妻關係更為融洽。

若是很難做到每天出門吃飯,一週可以找3天天氣不錯的日子出門;如果就連3天也很困難,至少也要一週在外享用一次午餐。像這樣持續外食,才能長久延續健康壽命。

外食優點3:多樣化飲食,營養更均衡

年屆高齡後,飲食內容很容易變得「單一化」。高齡長者常會因為烹調、洗碗等家事過於繁瑣,於是選擇早餐吃麵包、午餐吃泡麵等單調的飲食內容。

這樣的飲食生活長期持續後,營養絕對會失衡,導致加速老化。話雖如此,年屆高齡後還要每天站在廚房料理3餐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多加利用「外帶」、「外食」。

外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吃到種類豐富的食材」。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天要吃到的食材品項最好要達到「30種」以上,但自己動手烹調很難使用到這麼多種不同的食材。不過,只要利用外帶的方式就能實現這個目標。

像是便利商店、便當連鎖店販售的「便當」,就會使用種類豐富的食材。尤其是「幕之內便當」(譯註:由米飯與多種類的副食組成),就能讓人在一餐當中吃到15種左右的食材。

提到市售便當,一定會有人認為「食品添加物很多吧」、「含鹽量過高」等,對市售便當抱持著負面的想法,擔心頻繁食用會對健康有害。

不過事實上,現在市售的便當都相當優秀。各家品牌在激烈競爭下,添加物的分量都不會太多,也很注重食品的衛生狀態。一天3餐之中只有一餐吃市售便當,相信不會引起任何問題。

當然,購買便當時並不是非購買幕之內便當不可(編按:幕之內便當為日本傳統飯盒),「今天吃薑燒豬肉便當、明天吃烤魚便當」,只要留意每天變化不同菜色,過著豐富的「便當生活」即可。這麼做也比較容易達成一天吃到30種食材的目標,攝取到均衡的營養。

請大家偶爾也可以試試年輕人吃的「大分量便當」。如果分量真的太多,不妨分成2餐,或夫妻2人一起分享也不錯。

像這樣每天享受各式各樣不同的料理,日式、中式、西式任君挑選,就可以適當的為自己補充營養。「外食」時也是一樣,例如今天吃生魚片定食,下次吃燒肉,再下次則吃拉麵,請大家盡情享受各種不同的菜色。

只要經常改變飲食內容,踏進的店家自然也會變得更廣泛多元。這種「小小的變化」對大腦而言也能帶來非常好的刺激。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

書籍簡介

《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

作者:和田秀樹
譯者:林慧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7/05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一九六○年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為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手、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在是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身為專為高齡人士服務的精神科醫師,投入高齡醫療領域超過三十年。

著有《幸齡人生70開始》(商周出版)、《如果活到80歲》(方言文化)、《高年級的理想姿態》(天下生活)、《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時報出版)等。

相關著作:《幸齡人生70開始: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做好這些事,安心慢老快樂活》《好人,你可以不吃虧》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