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臨床患者林小姐,年輕時曾做過近視雷射,但隨著年齡增長以及長時間使用3C產品,閱讀、看電腦變得吃力,有時會產生頭痛、惡心症狀,雖然自覺有老花眼卻不想戴上矯正眼鏡。醫師提醒,民眾因逃避心態遲遲不肯面對老花事實,持續習慣模糊視野,恐忽視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徵兆。
台灣眼視光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表示,眼睛大約在40至45歲左右開始老化,眼部組織也逐漸退化並影響調節功能。臨床上,許多民眾初被診斷出老花時都會十分訝異,不敢置信才40幾歲就老花,更有人因逃避心態遲遲不肯面對現實,反而長期將就看不清楚的現況,影響生活品質。
老花眼的好發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現代人手機、平板不離手,導致睫狀肌長期緊繃提早失去彈性,無法有效調節焦距,有些人不到40歲就已有老花眼。張朝凱提醒,看近距離的東西模糊、視覺轉換延遲、眼睛容易疲勞痠澀、光線昏暗時症狀加劇、伴隨頭暈及頭痛,可能都是老花提早報到的徵兆。
台灣2025年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根據統計,4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1300萬,占全國一半,其中每2人就有1人受老花困擾。根據臨床資料,許多熟齡民眾同時罹2種以上的眼疾 ,張朝凱強調,及早處置、避免惡化是關鍵。
眼科醫師林宜鴻提醒,老花眼一開始較難被察覺,多數民眾都以為只是暫時現象,可能瞇眼或是讓眼睛休息就會得到緩解。但靠「瞇眼硬撐」不能解決老花困擾,長期強迫睫狀肌用力恐加劇頭痛、肩頸痠痛等情形,更可能會影響工作表現,讓生活品質惡化。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非老年人專屬!42歲男日盯螢幕12小時視線模糊 醫:風險不只白內障
一天點兩滴就好 科學家發明眼藥水取代老花眼鏡
徐超斌在確定接班人後離世 百人今感傷送別「全台最帥超人」
「鏟子超人」注意!連假後開工高溫36度 這日2地水氣增
責任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