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許多人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這的動作,正在耗損我們的大腦專注力。
英國《獨立報》指出,早上醒來立刻查看手機,會讓人一天還沒開始,就先感到精神疲憊。
原因是,大腦剛甦醒時,處於名為「阿爾法波」(Alpha Waves)的腦波狀態,這是一種頻率介於8到12赫茲的腦波,代表大腦處於放鬆但警覺的狀態,這是一段最適合進行深度思考與創造性工作的黃金時段。
一起床就看手機會怎麼樣
但當我們起床一拿起手機,眼前瞬間充斥新聞、訊息與社群動態,大腦便從原本的「主動思考模式」進入「被動反應模式」,開始被動處理大量外界資訊。
一位專注力研究心理學家形容:「早上滑手機,就像你的大腦一醒來就開始吃垃圾食物一樣,會讓你一整天精神渙散。」
根據英國網路流量數據,每天早上6、7、8整點會出現三個明顯的尖峰時段,正好符合了多數人設鬧鐘起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數百萬人同時打開訊息、逛社群,數百萬顆剛甦醒的大腦,在同一瞬間被「數位資訊轟炸」。
短期來看,這種資訊「超載」會帶來焦慮;長期下來,更會損害認知功能,讓大腦逐漸失去保持專注的能力。更糟的是,這會讓我們的大腦習慣分心,進入一種「被動回應」的惡性循環。
9個晨間習慣,養出超級專注力
每天的起床時間,就是訓練專注力的最好時機。研究顯示,每天一起床,只要延遲接觸手機與數位資訊30分鐘以上,大腦就能維持在更清晰的狀態,為一天的專注與效率奠定穩固基礎。
1、安靜5分鐘
不用急著起床,安靜坐在床邊5分鐘,專注深呼吸,能顯著降低壓力荷爾蒙,給大腦創造「思考空間」。
2、早晨動起來
不需要跑馬拉松,簡單的伸懶腰、甩甩手、或者幾組伏地挺身,都能增加血液循環回腦部,讓思緒更清晰。
3、讀點滋養心靈的內容
與其被新聞快訊淹沒大腦專注力,不如翻開一本好書,可以是詩集、偏愛的小說,甚至是佛經或聖經,讀個幾章節,或者唸首詩。讓文字的力量喚醒思考、激發靈感,而非讓破碎資訊的洪流沖散你的判斷力。
4、寫下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專注力源自清楚的判斷力,而判斷力是能區分「重要」與「緊急」的智慧。掌握了這個能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時間與注意力。
5、用心吃早餐
好好吃一頓早餐,也是一場專注力練習,試著不要邊滑手機邊吃,專心品嚐食物的味道,這種感官專注訓練,會從餐桌延伸到辦公桌,為一整天注入穩定。
6、限制數位噪音
給自己至少30分鐘到60分鐘的「數位排毒」時間。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充電,給大腦騰出喘息的空間。
7、進行創意練習
晨間是創造力的黃金時段。寫日記、塗鴉,或者純粹的思考、想新點子,都能啟動大腦,激發靈感。讓自己進入創造的心流狀態,同時強化專注能力。
8、接觸自然光
站在窗邊或到戶外走走,讓陽光告訴身體「新的一天開始了」。自然光能調節生理時鐘,為專注力充電。
9、提醒自己「為什麼努力」
在開始工作前,花一分鐘想想今天的努力是為了什麼。當行動與意義連結,就能提高專注度。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分心成為常態的時代,能深度專注的人,就擁有競爭優勢。明天起床,你準備好拿回一天的主導權了嗎?
資料來源:GEEditing、Independent、Healthline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