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13年(2024)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死亡人數5萬4032人,排名第一位,心臟疾病共2萬3276人,位居第二。若把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以及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心血管相關疾病加總,113年國人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達6.1萬人,超越10大死因第一名的癌症,約占總死亡人數3成。

每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今年適逢世界心臟日25周年,主題為「不錯過任何一個心跳」(Don’t Miss A Beat),強調透過早期篩檢、營養、運動等措施,可避免8成以上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沈靜芬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三高問題,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猶如健康沉默殺手。

國健署自111年(2022)7月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迄今累計收案超過44萬人,符合代謝症候群且追蹤至少3次以上者約12萬人,其中超過2萬人(17.8%)已緩解為非代謝症候群;符合糖尿病前期且追蹤至少3次以上者約8萬人,逾1萬人(13.2%)糖化血色素緩解至正常值。

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許多人有「癌症會奪命、心臟病不一定會死」的迷思,忽略了日常預防。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子包括不良生活習慣、三高、肥胖、精神壓力、睡眠不足、身心耗弱、家族遺傳史等,預防之道在於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心血管危機除了年齡、性別、家族史這三大不可改變的因素外,抽菸、過量飲酒、缺乏運動、重口味飲食等日積月累導致血管硬化、阻塞。林謂文說,男性過了45歲、女性過了55歲,身體老化會提高動脈硬化的機率,應定期檢查血脂、血糖、血壓,並限制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尤其是高糖、加工食品。

在飲食部分,林謂文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原型食物,許多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能幫助穩定血壓和預防中風。烹調方式採蒸、煮、烤、燉、涼拌等清淡低油,減少對鹽的依賴,攝取過多鈉會加重心臟負荷。

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國健署提供5項保健要點,守護心血管健康。

  1. 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高纖。
  2. 規律運動:每日大於30分鐘、每周大於150分鐘。
  3. 維持理想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5-24.0。
  4. 量測血壓:「722」居家血壓管理,「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及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二遍。
  5. 戒菸節酒:新興菸品危害心血管健康的程度不亞於傳統紙菸,戒除各式菸品;飲酒要適量、勿酗酒。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原文: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超越癌症 醫師分享「護血管、防心梗」飲食

延伸閱讀:
別再吃這道早餐了 醫示警:可能讓血壓和膽固醇異常升高
不必刻意運動也能保護心臟 新研究:每天只要3分鐘就有效果
「壞膽固醇」塞住血管! 醫點名:「四大高風險族群」要小心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接連上身,都因為1部位出問題

責任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