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日酷熱難耐,根據「RKB每日放送」報導,福岡縣已連續3天發布高溫警報。6月30日,佐賀縣一名80多歲男子疑似因中暑身亡,引發民眾關注。醫師提醒,每年6月底至7月初是「第一波中暑高峰」,此時人體尚未適應高溫濕氣,即使是年輕人也同樣容易中暑。
北九州市立八幡醫院名譽院長伊藤重彥表示,不少人以為中暑只會在白天戶外發生,其實在傍晚,甚至深夜在家發生的情況更多。根據統計,每年約有4成的中暑案例發生在住家,已連續5年高居第一。
主因除了高溫,還有「濕度」與「輻射熱」。房屋在白天吸收熱能後,傍晚開始向室內釋放熱氣,加上浴室、廚房水氣多,導致屋內濕度偏高。如果此時沒開冷氣、也沒適當通風,就容易造成身體過熱、水分流失,進而出現中暑症狀。
醫師也指出,即便沒明顯流汗,人體透過皮膚與呼吸還是會自然蒸發水分,稱為「無感蒸發」。一般成人在熟睡時可流失約500毫升水分,洗澡後也可能再流失500毫升。對年長者而言,若睡前未補充足夠水分,再加上夜間會流汗,常在早晨出現嚴重症狀,甚至當家人發現時已經昏迷。
伊藤醫師呼籲,民眾應養成在感到口渴前就補充水分的習慣,適時使用冷氣與電風扇,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尤其傍晚時段最需提高警覺,別讓身體健康為省電付出代價。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影/川普自爆嗆習近平「敢犯台就炸爛北京」!錄音檔曝光 習反應錯愕
不是加熱就能殺菌!專家點名夏季「高危險食材」 不用煮的更須留意
80歲老人防中暑猛喝水反進醫院!醫師曝高齡者飲水額度「跟年輕人不同」
手機害的?「8點10分前集合」幾點到 不同世代認知差20分鐘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