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和平的情況下,離婚依然是很艱辛的。
包括財務的花費,如律師費、搬家費、子女撫養費;讓人心力交瘁的情感負擔,像是跟孩子長輩的溝通;有時甚至要經歷數年的協商訴訟,權利義務分配過程往往像一場惡夢。
有些夫妻,開始選擇避開正式離婚帶來的各種衝擊,而是以「安靜離婚」的方式結束關係——情感或身體上不再連結,法律上仍是婚姻關係。心理治療師馬特·朗奎斯特(Matt Lundquist, LCSW)解釋,兩人仍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分房睡,仍一同撫養孩子、一起去家族旅行,並繼續共用銀行帳戶及分擔帳單。
朗奎斯特提醒,有4件關於安靜離婚,你該知道的事。
1、財務面的必然選擇
選擇「安靜離婚」的夫妻,往往是出於財務考量。居住就是很現實的問題,夫妻任何一方可能無法負擔搬出去的費用。
若希望繼續同住行得通,清楚的界線與開放的溝通至關重要。朗奎斯特建議:「要有一場成熟的對話——也許可以達成一種『不問不說』的共識。」(在治療師的陪同下進行,也是不錯的選擇。)「或者,你們可以決定暫時不開始新的約會,直到進入下一個階段。」
2、即便有孩子,安靜離婚也很常見
有些夫妻選擇「安靜離婚」,是因為他們想延後正式分開的時間,直到孩子長大一些,有更好的能力去理解與消化這個消息。
但保持沉默並非萬無一失。朗奎斯特指出,孩子遲早會察覺到氣氛的變化。(更別提「為什麼你們不睡在同一個房間?」這種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因此,他建議先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適應這個新的現實,然後在合適的時機,制定一個計畫,把消息告訴孩子。
3、可以依「需要知道」的情況來打破沉默
分開本身就是一件艱難的事,為了避免孤軍奮戰,朗奎斯特建議可以讓幾位值得信任、必要的人知道這件事。
告訴保母或老師,可能會幫你省去接送或更新緊急聯絡資料的麻煩;至於摯友、父母或兄弟姊妹,則能成為你最重要的心靈依靠。心理治療師同樣能協助你處理其中錯綜複雜的情緒。
至於愛批評的閨蜜最後才知道,也無妨。
4、它不該永遠是個秘密
「在短期內,安靜離婚能幫助彼此完成過渡,並在過程中互相支持。」朗奎斯特表示,重點在於「短期」。不要把「安靜離婚」當成維持熟悉感或逃避孤獨恐懼的方式。最好為這種狀態設下一個期限——如此一來,你的目光將會投向未來,而不是永遠困在沉默裡。
從安靜離婚中走出來
諮詢師賈斯汀·何 (Justin Ho) 指出,安靜離婚中的夫妻,可能不會再吵架。「這種夫妻會討論一些後勤事務,例如晚餐吃什麼。但任何有意義或不舒服的事情,他們都不會再談論」她說。
臨床社工麗莎·拉維爾則指出,「當雙方掩蓋不談論對養育子女、財務、姻親的不滿,通常至少有一方會開始對另一方感到怨恨,並且他們不想再多做嘗試」怨恨持續時間越長越難化解,「尋求治療支持會很有幫助」拉維爾說。
何也建議,如果意識到自己可能正處於安靜離婚,不妨坐下來和另一半談談,問他們:「你也注意到同樣情況嗎?」這樣的談話雖然會讓人不舒服,卻能開啟一個契機,看看這段關係是否值得努力改善。
資料來源:Oprah Daily、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