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林女近來常腳麻、冰冷,甚至走一小段路就覺得小腿痠痛、抽筋,原以為只是年紀大、血液循環不好,或單純肌肉疲勞,沒想到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周邊動脈疾病,而且提醒她這些看似小毛病,其實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警訊。

衛福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蕭擎宇指出,心臟內科不僅關注心臟功能,周邊血管的健康同樣重要。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指的是除了心臟和腦部之外的動脈出現狹窄或阻塞,與冠狀動脈疾病的病因一致,主要來自血管內皮受損,膽固醇與脂肪堆積,進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蕭擎宇形容,心臟就像發電廠,血液是能源,要送往全身各地,一旦動脈出現阻塞,就像道路被卡住,末端的組織無法獲得足夠能量,功能自然受影響。因此,腳麻、腳冷或行走困難,其實是全身血管健康的「預警燈」,有時更是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前奏。

部桃心導管室護理師鄧芳俞進一步提醒,抽菸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或高血脂患者,以及年過50歲族群,都是周邊動脈疾病的高風險群。如果已經出現間歇性跛行像走路一段距離後小腿就痠痛、休息會緩解,腳部長期冰冷、傷口久不癒合或腳趾發黑,務必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蕭擎宇說明,周邊動脈疾病雖常被忽略,但透過檢查可以提早揪出隱藏的血管問題,醫師能根據檢查結果,提供生活型態調整與藥物治療的建議,協助患者降低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民眾別再忽視身體發出的細微訊號,守護心臟健康,就要先從關心腳開始,讓雙腳成為心血管健康的最佳觀察站。

林姓婦人也因及早就醫,及時發現血管阻塞問題,已接受進一步治療,目前恢復良好。蕭擎宇呼籲,若出現類似症狀,切勿自行忽略或誤認為單純退化,唯有早一步檢查,才能搶先為健康築起最堅固的防線。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原文:腳麻冰冷以為年紀大?部桃醫護:周邊動脈心血管警訊

延伸閱讀:
不只是防皮蛇 做1事還可能降低罹患失智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每天這樣吃」血管彈性回春、心臟更強健!蘋果、黑巧克力都是好東西
研究證實減重逾15公斤 86%能逆轉糖尿病…醫授3方法教你控糖
大陸深圳男飯後突腹痛腹瀉竟是心臟「穿孔」?醫生提醒此病易被誤診

責任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