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翁煌德,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YouTube頻道「SIKA」創辦人,知名影評人,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梅花鹿影展、沖繩環太平洋國際影展策展人。

過去20年,沒有多少電影展現了如同《穿著Prada的惡魔》(2006)那般的文化影響力,它不僅成為外界對時尚業的第一印象、創造了一個真正意義的時尚偶像,甚至啟發更多女性電影的創作。

不過,原作小說的作者蘿倫·薇絲柏格(Lauren Weisberger)卻曾說,如果回到過去,她不會寫下這本書。

爆料前老闆就是最大賣點

1999年,大學剛畢業的蘿倫·薇絲柏格應徵上了《時尚》(Vogue)雜誌的工作,擔任主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的助理。

這或許是許多時尚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工作,但蘿倫本人對時尚根本一無所知。安娜·溫圖的冷酷對待與過分要求,使她的熱情被消磨殆盡。

離職後,蘿倫報名了一個寫作課程,所有人都在寫關於離婚與酗酒的嚴肅題材,她卻以「大學新鮮人闖入時尚叢林」的個人經歷開始創作,並以前老闆安娜·溫圖的形象創造了時尚女王米蘭達。

幸運的是,她幾乎沒寫多少頁就找到了看準她潛力的經紀人。2000年,當時在福斯影業的高管,甚至只看了前100頁外加後續發展大綱,就出手買下電影改編版權。

並非好萊塢認為蘿倫的文筆出神入化,而是她願意以安娜·溫圖前助理的身分,闡述(或爆料)自己在前東家的工作經驗。光憑這一點,就充滿話題性。

與《超人》硬碰硬,創造出票房奇蹟

當時網路崛起,使時尚社群平台興盛,加速相關資訊的流通,奢侈品牌也開始積極滲透大眾文化。許多人都對時尚產業的內幕好奇,但苦無切入機會。而安娜·溫圖本人正好是這個產業的領頭羊角色,其神秘形象也讓人好奇。

蘿倫的作品成功滿足了世人的窺奇慾,從她的原作小說在2003年上市之後,就穩占銷售排行榜高位。只是,當時作品以電影版問世卻不是理所當然,因為片方也擔心被安娜·溫圖告上法院,甚至有傳言指稱安娜·溫圖要封殺所有協助電影製作的設計師。

儘管如此,還是有時尚界人士冒著風險提供電影諮詢,編劇愛蘭·布羅許·麥基納(Aline Brosh McKenna)說,有個匿名人士看完電影初稿之後說:「大家看起來人都太好了,在那個世界裡,沒什麼好心人。他們也不必表現出什麼好心,因為他們根本沒那個時間。」

最後,她大改劇本,以貼近更寫實的時尚圈樣貌。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改動,使得《穿著Prada的惡魔》從眾多好萊塢公式大片中脫穎而出。它顛覆了典型勵志片的套路,沒有太多溫情與善意,幾乎每個角色都看來自私自利,但卻出奇的不令人反感。

尤其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所飾演的米蘭達,儘管她當時願意接演這個角色的初衷是為了要諷刺時尚業對年輕女性的荼毒,但她卻意外以一種低調且帶刺的表演方式,創造了一個魅力獨具的反派角色。

片商為了讓這部片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也出了奇招,刻意與當時被認為票房穩固的英雄片《超人再起》(2006)硬碰硬。原因是,片方認為不想看超人的女性觀眾會選擇《穿著Prada的惡魔》。

結果這個排片策略奏效,票房以雙女性卡司、時尚題材打破3億美元。該片甚至鼓勵了好萊塢,為更多女性時尚電影開綠燈,例如《27件禮服的秘密》(2008)在此之後問世。女性觀眾的潛力,自此得到了好萊塢高度重視。

抱怨安娜溫圖,意外成就她「時代偶像」地位

無論是男是女,都能從《穿著Prada的惡魔》獲得啟發。因為該片主題不只是職場秘辛,也從主角小安探討成功的定義,討論我們是否為了追求卓越而放棄身邊的一切,甚至失去自我。而這種討論成功代價的經典命題,也容易得到觀眾的高度共鳴。

至於安娜·溫圖本人呢?據說她原本對電影非常排斥,但看完之後反而產生好感,她在受訪時表示,「任何能讓時尚變得有趣、迷人和有趣的東西,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說都很棒,我百分百支持。」

實際上,許多時尚界人士都批評作品極其失真,但安娜·溫圖認可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梅莉·史翠普的詮釋,保留了她人性化的一面,甚至讓觀眾產生同情:一個女性要在男性霸權的世界獲得成功,終究是令人尊敬的。

儘管觀眾像是被集體PUA,但崇拜強者是人的天性,安娜·溫圖因此贏得了世人的好感,從一個單純的時尚界名人,變成時代性偶像。

一個助理抱怨前老闆的小說,反而成就了老闆的地位,多麼諷刺。不過,蘿倫在2024年接受《衛報》專訪時坦言,自己直到現在都沒有收到安娜·溫圖任何一則訊息問候,她說自己在她眼中根本微不足道。

當時她還委屈的對記者說:「她們(指女性意見領袖)覺得我沒有付出足夠的代價,卻在抱怨要早到公司、買咖啡。反應基本上就是:『她以為自己是誰?』 這些喧鬧聲雖然讓書的銷量暴漲,但如果我早知道後果,我就不會寫這本書。」

不過這未免有點矯情,蘿倫在講這些話的同時,正在宣傳《穿著Prada的惡魔》的改編舞台劇,而電影版續集也正在開發當中。這一切讓她得以過著優渥的生活,她也沒有打算停止靠此盈利。

說後悔,你信?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