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一所小學裡,10歲男孩被問到喜不喜歡讀書,他聳聳肩:「能選的話,我寧願踢足球。」這不是個案,一場20年來最嚴重的閱讀危機,正在全球上演。

英國國家讀寫能力信託基金(NLT)最新調查顯示:8到18歲孩子,只有18.7%每天閱讀,是有紀錄以來最低數字

美國同樣慘烈。2023年,只有14%的13歲孩子幾乎每天閱讀,比起2012年幾乎腰斬。

但閱讀力等於競爭力,並不是口號。2024年,NLT分析4千名孩子,發現享受閱讀的孩子,標準化測驗平均109分、不享受的只有102分。這個差距背後,是閱讀對認知、心理健康、大腦結構的深遠影響——這些都是未來學習和發展的基石。

而這些能力最終會轉化成經濟價值。WPI Strategy的研究推估:如果英國所有學齡兒童每天為興趣而讀,30年內能獲得5門優秀GCSE成績的人數將增加110萬人,這些人的終身收入平均將增加5.75萬英鎊。

大人不讀書,小孩怎麼會讀?

今年一月,YouGov調查了2千名英國成年人,發現40%的人在過去12個月內沒有讀過或聽過任何一本書。

更諷刺的是家長態度。一位任教20年的老師觀察:家長會大方說「我數學很爛」,但很少人願意承認「我也不太讀書」。

3C不是閱讀的敵人,關鍵是怎麼用

很多人認為3C產品是罪魁禍首。但閱讀與兒童發展教授庫西爾科娃(Natalia Kucirkova)說:「科技與閱讀的關係很微妙。」設計良好的數位平台能放大字體、提供語音反饋、內建詞典,對有閱讀障礙的孩子特別有幫助。

更關鍵的發現是:不愛讀「書」的孩子,仍喜歡在螢幕上看歌詞、同人小說、新聞。TikTok的BookTok社群,成功把年輕人拉回書店買實體書。電玩遊戲本身,更是原本就包含大量的文本和故事敘事。

我們不能只對孩子說「別滑手機,去讀書」NLT教育總監埃廷格(Andrew Ettinger)說,「那不是這世界的運作方式了。」

四招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第一招:擁抱科技當入口

有聲書、互動電子書、AI個性化故事平台,都能成為閱讀的敲門磚。

第二招:讓孩子自己選

圖書館員馬蒂諾(Alison Martino)發現,用《龍與地下城》主題的遊戲能吸引不愛讀書的男孩。「他們得讀玩家手冊、創建角色卡,卻不知道自己在閱讀,」她說。給孩子選擇權,讓他們找到自己的閱讀入口,比強迫灌輸重要得多。

第三招:親子共讀別停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會獨立閱讀後就該放手,怕「讓他們變懶」。這是天大的誤解,持續的親子共讀才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

第四招:打造閱讀生態系

英格蘭黑斯廷斯的LitUp計畫結合教師培訓、親子共讀時間、免費書籍和作家訪校。不只給書,更要給環境、給方法、給支持。畢竟在這個AI能生成任何文字的時代,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情、批判思考能力和深度理解力,變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British Land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