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林健太郎,1973年生於東京。以創新的方式推廣教練學,主辦線上沙龍「不否定會話學校MIRANETA」,也計畫開設親子教練學院。著作《不否定的練習》,在日本創下銷量超過15萬本的佳績。
越是強迫孩子,孩子只會越不想做
請記住2個大原則:
- 人會排斥別人叫自己做事情。
- 人比較願意做自己決定的事情,而非他人要求的事情。
先記住這2項原則。
2項原則都以「人⋯⋯」為開頭,由此可見,這既適用於孩子,也能套用在大人身上。
舉個例子,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網路上看到一樣商品,很感興趣,便找了一天前往門市。在你拿起商品的那一刻,店員向你大力推銷:「這件商品特價只到今天,要買要快!」你卻突然失去了購買的欲望。
或者是這樣的經驗:小時候,你正準備開始念書,爸媽突然在這時候叫你「快去念書」,你就頓時失去了念書的動力。
同樣的,孩子可能原本打算看完電視就去寫作業,可是一聽到爸媽說「快去寫作業」,反而就不想寫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親子間的對話,表達方式決定了9成
重要的是設計一套對話方式,讓孩子認為是「自己主動想做」,而不是因為被要求才去做的。
假如店員說:「這是我們的招牌商品,隨時都有庫存,您不必著急,可以慢慢想。不過,這件商品的促銷優惠只到今天,現在買的話非常划算,您參考一下。」
這樣是不是就讓人更想買了?基本上,店員的意思同樣是「建議今天購買」,表達方式卻會影響客人「想買」或「不想買」的心情。
所以我們要在表達方式上花點心思。以要求孩子寫作業的情況來說,直接叫孩子「快去寫作業」,孩子可能會抗拒。不妨試著這麼問:「你的作業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寫好?」
想要有趣一點的話,還可以大膽的問:「你今天有預計要寫作業嗎?」或是:「今天哪一項作業最有趣?」簡單詢問孩子:「你的作業打算怎麼辦?」這樣也可以。
簡而言之,就是不要給孩子被強迫的印象。運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促使孩子自動自發採取行動。
孩子沒遵守約定時的對話術
要是孩子違背了約定,沒做到自己承諾要做的事情時,該如何與孩子溝通?這種時候,追究孩子「為什麼沒做到」並不是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只會誘使孩子找藉口。
例如:
爸媽:「你自己說要做寫作業的,為什麼沒寫?」
孩子:「因為今天全家人一起出門,我原本想回來再寫,可是,有個電視節目我真的很想看,之後洗完澡,我就想睡覺了⋯⋯。」孩子只會像這樣不斷找藉口。
其實孩子也在找機會解釋自己沒履行約定的理由。他一直等著爸媽來問,一旦抓住機會就開始找藉口。因此,我以專業教練的身分建議各位:只要陳述事實即可。
「你沒寫作業呢。」這樣就好。
如果孩子忍不住開始找藉口,爸媽可以複述孩子說的話,接著問:「然後呢?」(語氣和表情要柔和)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也可以問:「那你下次會怎麼做?」
這麼一來,就能將話題焦點轉向未來,讓孩子自己說出「下次我會好好寫作業」。
值得玩味的是,詢問「為什麼」,通常會得到「過去的藉口」;而詢問「想怎麼做」,則會得到「未來的新承諾」。
和孩子溝通時,別執著於孩子已經違背的約定,應該專注於開拓未來。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不否定的教養練習》
《不否定的教養練習:比稱讚、責備更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
作者:林健太郎
譯者:沈俊傑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5/05/01
作者簡介
林健太郎
不否定專家/領導者培育家
No.2有限責任公司高階主管教練。國際教練聯盟日本分部創辦人。
1973年生於東京。曾任職於日本大型玩具供應商萬代、電信公司NTT Communications,因認識日本高階主管教練先驅安東尼.克盧卡斯(Anthony Clucas),決定出國接受專業教練培訓。回國後,2010年開始從事個人教練活動,協助創辦國際教練聯盟日本分部。
致力於領導者培育。曾受邀替全球最大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國際超過200名主管進行輔導培訓,擔任法拉利公司的日本認證講師長達8年。輔導超過2萬名日本代表性大企業、外商、新創和家族企業的經營者、領導者。
以創新的方式推廣教練學,開發「教練忍者的2分鐘教練入門課」,主辦線上沙龍「不否定會話學校MIRANETA」,也計畫開設親子教練學院。
他將教練實務上的不否定溝通技巧整理成著作《不否定的練習:比讚美、肯定更有效的人際關係法則》,在日本創下銷量超過15萬本的佳績。
個人生活方面,目前正努力養育兩名孩子。
網站:number-2.jp/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