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以獨特姿態,崛起為全球咖啡新強國。

在有「咖啡界奧運」之稱的卓越盃中,我們創下競標均價全球第一,超越非洲、中南美等傳統咖啡大國。

這個島嶼絕大多數土地不適合種咖啡,人工昂貴、產量有限、成本居高不下。但台灣咖啡,卻逆勢突圍,在國際市場上備受買家追捧。

關鍵在於,我們從不模仿別人擅長的,而是發展別人沒有的。融合高山茶工藝,釀出茶感咖啡;善用水果王國優勢,發展果香發酵技術二十四小時從產地到餐桌,催生體驗經濟與精品價值。

台灣的強大不在產量,而於獨一無二。

這場逆轉的故事,就從阿里山這顆台灣咖啡皇冠上的珍珠開始。

一場「找回名字」之旅
鄒族青年催生阿里山咖啡

夕陽西下,車子沿著有如電話線彎折的阿里山公路緩緩爬升,即使天色漸黑,濃霧聚集,面對連會車都有困難的狹窄山道,只得沉住氣,慢慢向前開。

這是通往鄒築園的路,也是台灣咖啡翻身的起點。

有「咖啡界奧運」之稱的卓越盃(Cup of Excellence,COE)創辦二十六年以來,台灣竟成為競標均價最高的國家,每磅高達八十四.○五美元,足足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二○二五年剛落幕的卓越盃中,台灣囊括二十七支獲獎咖啡,其中二十支來自阿里山,占比高達七四%。

「阿里山是目前最強勢的產區,很多人講台灣豆,都是指阿里山,」世界咖啡大師賽冠軍、興波咖啡創辦人吳則霖觀察,「其中鄒築園超級關鍵!」

這個名為「鄒築園」的莊園,是阿里山咖啡奇蹟的核心,而人稱「咖啡王子」的鄒築園莊園主方政倫,則是這場變革的催生者。

他的起點,是想找回屬於自己的名字。

他曾是鄉里眼中沒本事的富二代
家有高山茶、蘭花事業,卻迷上咖啡

家族世居阿里山,方政倫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鄒族人,他曾赴台北求學,卻始終無法適應都市生活,專科沒畢業就選擇去服兵役、退伍後他決定回到部落生活。

當時,他的父親在阿里山區已有穩定的高山茶與蘭花事業,鄉里間眼紅的「富二代」至今仍記得那時的耳語:「都說我是要回來接父親產業的二代,沒有本事。」

他想找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路,某天接觸到咖啡樹,他意外著了迷:「我很有興趣研究,成就感很高啊,沒有人在做這件事情嘛!」

七年後,方政倫靠著從零馴育的咖啡豆,拿下首屆全國精品咖啡評鑑冠軍。

「這個獎對我就像一把鑰匙,啟動了引擎的電門。」方政倫回憶。過去那個被看扁的靠爸二代,成了點亮阿里山的第一盞燈。

後來,他又奪下有台灣農業界奧斯卡之稱的神農獎、亞洲咖啡生豆評鑑冠軍,只要有比賽,他幾乎都名列前茅,鄒築園聲名大譟,一進門就能看見滿牆的獎牌,方政倫靠著咖啡,甩脫了二代標籤,他不再只是別人眼中的誰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園子、自己的光。

不想讓族人一直被貼標籤
他開放領先技術,用咖啡創造認同

但他並不止步於個人榮光,當外界還在描寫他是阿里山的「咖啡王子」,他早已將視線轉向另一件更重要的事:讓族人,也能強起來。

「咖啡是阿里山的機會,不只是走向精品咖啡,而是鄒族人們可以看見自己的價值。」方政倫曾說。

因此,在鄒築園名聲如日中天之際,他卻選擇接下嘉義縣咖啡產業協會理事長,把原本屬於自己的領先優勢,包括種苗、技術、後製know-how全數開放。

他耗時耗力協助返鄉青年創業、輔導族人栽種咖啡,只為了實現一個願景:讓阿里山的咖啡,不只是經濟作物,而是一種認同。

台灣擁有全球競標均價最高咖啡豆、最高冠軍咖啡師與咖啡館密度,我們為何能逆勢成為全球唯一從原料、製程到消費都強的咖啡新強國?除了方政倫領頭拓荒,30年茶農、台版藍瓶咖啡興波,到中國瑞幸埋單的烘豆商,這群隱形冠軍如何品牌升級突圍,寫下自己的名字?這,也是關稅戰後,台灣必修的一門課。

冠軍咖啡師密度最高、中國咖啡潮推手…台灣咖啡比你想的強
挑別人沒有的下手!台灣咖啡傳奇
一場「找回名字」之旅催生阿里山咖啡
30年茶農賭上最好的地,種出冠軍咖啡豆
尋豆師教農友「市場語言」,咖啡價翻1.5倍
種出均價最高咖啡,人才、技術搶手 台灣為何能變咖啡新強國
盯水質軟硬、讓連鎖店做出精品 興波拚當下一個藍瓶咖啡
咖啡期貨3倍震盪,它也能穩成本 台灣烘豆商讓瑞幸埋單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