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喊反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但今年上半年台灣仍向俄國買進13億美元的石油產品石腦油,比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都多。」

這是美國《CNN》對日前「台灣進口俄國石油」的報導。表面看來,這是道德上的矛盾,但更深層意涵是:全球化的邏輯正在崩解,國家資本主義悄然回潮。這不只是貿易戰,更是一場制度逆流,經濟不再獨立於政治,企業與國家被迫選邊站。

在過去重效率的年代,客戶只須考慮產品價格與品質,不必追究其生產者背景。然而今日,安全與陣營選擇凌駕效率,企業與消費者都被迫「選邊站」,只能向政治上「自己人」購買。

這種新局面的塑造者,正是美國總統川普。他推翻了全球化下的舊秩序,將經濟全面政治化。

川普「科技鴻門宴」揭開新時代經貿規則

一場白宮晚宴,就為這場新時代提供了生動縮影。

今年9月4日,蘋果、Meta、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高層,受邀出席白宮晚宴。席間,川普突然轉頭,冷不防問了他身旁的臉書創辦人佐伯格一句:「未來幾年你打算在美國投資多少錢?」

這位矽谷大亨一愣,結結巴巴回答:「呃,天啊,我想,我不確定……至少6000億美元,到2028年吧。」最後還尷尬補上一句:「抱歉,我還沒有準備好……不確定你要的數字。」

川普暫時放過佐伯格,但轉而將同樣的問題丟向蘋果執行長庫克、Google執行長皮采等人。這些科技巨頭紛紛「表忠心」,承諾在美國投入數千億美元。

這場宴會事後被輿論形容為「科技版鴻門宴」:白宮向大企業收保護費,堪稱「選票打敗鈔票」。

然而,比「誰掏錢多」更重要的,是這場戲背後所折射出的深層趨勢——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正在美國回潮。

相隔40年重啟!「新廣場協議」有何異同?

觀察川普的經濟與貿易政策,很難不讓人聯想到1985年的「廣場協議」。

40年前,美國對日、德等有鉅額貿易逆差,官方認為這些外國人利用低匯率與出口傾銷傷害美國。於是,美、日、西德、英、法5國財長齊聚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協議,推動日圓與德國馬克大幅升值。

日圓升值之後,日本汽車輸美受到「自動出口限制」,這場由美國主導的經貿秩序重組,史稱「廣場協議」。

40年後的今天,美國最大逆差來源已換成中國。川普政府的邏輯卻與當年如出一轍:貿易逆差意味著美國被「剝削」,關稅就是反擊的武器。

今年4月2日,川普公布對等關稅,至今半年,不少國家均與美國達成協議。今年10月底,美中領袖將在韓國亞太經合會碰面,兩國貿易協議也可能達成,至此全球經貿新秩序將重新底定。因此,川普的策略可稱為「新廣場協議」——雖然外表不同,內在精神卻一致,都是透過強勢手段重塑全球經濟秩序。

迫輝達分潤、TikTok出售,政治正左右財富!

美國在川普主導下,多次用經濟手段「懲罰」盟友或對手。

對加拿大與墨西哥:以「國安理由」對兩國鋼鋁加徵關稅,逼迫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對韓國:美國威脅若不調整汽車出口配額,就對韓國汽車課徵25%的「國安稅」。

對印度:美國因其購買俄國石油,加徵懲罰關稅。

就連「中立國」瑞士,也被川普徵收39%關稅,這是已開發國家被課徵的最高稅率。瑞士因此提出,要將黃金冶煉廠部分業務轉移到美國。

這些案例顯示,美國已把經濟工具變成「外交大棒」。市場、關稅、出口,全部成為白宮的武器庫。其他國家也開始有樣學樣。

川普時代,干預成常態,例如美國政府要求輝達,在中國銷售特定晶片收入中上繳15%;強迫TikTok出售給甲骨文等「指定買家」;直接持有美國鋼鐵的「黃金股」,對其重大決策擁有否決權;另外傳出施壓超微(AMD)下單英特爾代工處理器。

川普的「新廣場協議」不只是貿易戰,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單邊主義、經濟武器化、國家資本主義化。

企業若仍以「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的思維行事,將可能在這場巨變中滅頂。

「選票打敗鈔票時代」封面故事完整報導將進一步揭露,「政治學分」正左右財富走向!企業做生意、投資理財都必須知道:除了研究市場,還要研究選舉;除了PR,快學GR。用一張白宮晚宴圖,看出川普式談判的玄機。

一鍵訂閱》川普一人拍板關稅、國家入股!「選票打敗鈔票時代」黃金經貿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