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產業正因AI而升級,而這傷害的不只是個人,也正影響整個商業世界。
當詐騙集團偽裝成投資公司、保健品牌或科技平台,他們綿密的產業鏈和越加精細的企業化經營,可能比你更能夠讓「客戶」埋單。
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通報統計,自去年八月至今年七月底,台灣累計詐騙財損將近一千二百億元,這個金額與台灣第一大線上零售商momo一年營收相當。且若計入未報案黑數,實際金額預估還遠高於此。
第一招》它像電商,「千人千面」
拚內容行銷、創造專屬體驗攻破你
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報告指出,全球一年詐騙損失超過一兆美元;今年二月《經濟學人》更直接以「詐騙公司」(Scam Inc.)為題,形容這是一個龐大且高度複雜的全球性產業。
這個「詐騙公司」不僅國際化,也善於輿情分析,掌握「客戶」動向,還深諳行銷漏斗與分眾經營等行銷獲客手段,知道如何一步步讓人上鉤。
AI工具的進化,更讓他們如虎添翼。
舉例來說,有了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後,只要敲幾下鍵盤,就能快速產出大量文案和影音素材,可以快速測試,找出轉換率最高的廣告;同樣的事情,你做得到,詐騙集團也可以,而且效率極高,往往被檢舉的內容才下架,新素材又推出了。
不僅如此,詐團也懂私域經營。
電商平台會透過所謂「千人千面」,以客製化頁面,創造出消費者願意一再回購的消費體驗;詐騙集團則是會運用廣告或貼文引起注意後,進一步將受害者引導至封閉社團、Line群組或私訊,然後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性和需求,創建不同的角色,開啟對談。
每一場對談背後,都是一套為受害者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