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車子沿著有如電話線彎折的阿里山公路緩緩爬升,即使天色漸黑,濃霧聚集,面對連會車都有困難的狹窄山道,只得沉住氣,慢慢向前開。

這是通往鄒築園的路,也是台灣咖啡翻身的起點。

講到全球頂尖的咖啡產地,多數人會想到:半數國土位在高原、氣候乾爽的巴西,或是擁有數千個原生咖啡品種的衣索比亞,甚至是發展咖啡產業近百年、合作社制度成熟的哥倫比亞。

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狹小、高溫多溼,不僅沒有原生咖啡品種,也缺乏種苗供應與產銷體系,幾乎所有利於咖啡生豆產業發展的條件,台灣都沒有。

台灣地理條件不利咖啡豆
竟創「咖啡界奧運」競標均價最高

但也正因此,當台灣在全球精品咖啡競賽中異軍突起,更顯得不可思議。

有「咖啡界奧運」之稱的卓越盃(Cup of Excellence,COE)創辦二十六年以來,台灣竟成為競標均價最高的國家,每磅高達八十四.○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七十元),足足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二○二五年剛落幕的卓越盃中,台灣囊括二十七支獲獎咖啡,其中二十支來自阿里山,占比高達七四%。

「阿里山是目前最強勢的產區,很多人講台灣豆,都是指阿里山,」世界咖啡大師賽冠軍、興波咖啡創辦人吳則霖觀察,「其中鄒築園超級關鍵!」

小檔案_方政倫

出生:1978年
現職:鄒築園莊園主
成績單:阿里山產區第1位全國冠軍咖啡農;全國十大神農獎;亞洲咖啡生豆評鑑冠軍


這個名為「鄒築園」的莊園,是阿里山咖啡奇蹟的核心,而人稱「咖啡王子」的鄒築園莊園主方政倫,則是這場變革的催生者。

他的起點,是想找回屬於自己的名字。

家族世居阿里山,方政倫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鄒族人,他曾赴台北求學,卻始終無法適應都市生活,專科沒畢業就選擇去服兵役、退伍後他決定回到部落生活。

當時,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