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完全不敢想像!」
一艘船上,台灣金融業高層多數到齊,船隻沿著高雄港起駛,金管會高層指著亞灣區旁的土地說,未來這裡會成為高資產管理中心,甚至可以讓「富豪搭郵輪辦理資產管理。」
在船上的一位高層回憶,當時只覺得很疑惑:要設,幹嘛在高雄,而不是台北,更直白的說,有錢人幹嘛選擇台灣?
台灣,曾被《經濟學人》形容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一個地緣政治高度敏感的國家,不該、也不可能成為資產管理中心的首選。
在行內人眼裡,台灣是滿手爛牌。
一九九○年代,李登輝政府聽取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的建議,提出「亞太營運中心」政策,其中就包含要把台灣打造為「金融中心」、「資產管理中心」的藍圖。
三十年間,政策始終無法落地。最大的坎,就是戰爭風險與高稅負壓力。
一個能成為資產管理中心的地區,基本條件是「安定」——政局穩、制度連貫、資金能自由進出。而這些,過去的台灣恰恰最缺乏。
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台灣外匯管制升級,加上高稅負環境的壓力,富人的錢留在台灣會被課重稅,大家寧願把錢放在新加坡跟香港,資產管理中心,逐漸變成「資產外移中心」。
嬰兒潮世代退休遲了十年終於到來
海外台商回流,財富管理需求大增!
如今,大環境變遷與AI的發生,竟帶來轉機。
中國信託銀行私人銀行處處長楊子宏觀察,許多台灣企業家,尤其戰後嬰兒潮世代,早應在十年前開始交棒,如今已高齡七、八十歲,「不得不交棒」的時刻終於到來。節稅、傳承、資產配置與家族治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