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多慧!」近兩年,從球場、電視廣告、戶外廣告看板、年末的尾牙表演活動,甚至是各種品牌代言大使影片,台灣的各個角落,都可能會見到這位韓籍啦啦隊員的身影。

社群追蹤數超過百萬人,出身啦啦隊的她,在台灣的影響力已經跨出了球場,甚至受到駐台北韓國代表處邀請,成為名譽大使,是該處成立三十一年來第一位。她同時也是第一位以外籍啦啦隊員身分,在台取得就業金卡的人。

其實,台灣職棒圈的應援文化,過去就曾向韓國取經過,但近兩年,自李多慧在二○二三年應樂天桃猿邀請來台應援後,又掀起新一波浪潮,帶動韓籍啦啦隊紛紛來台發展,讓韓式應援成為職棒應援文化的顯學。

韓式應援成顯學 逾半職業球隊有韓籍啦啦隊員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因為,她們在韓國不敢做的夢,在台灣卻有機會達成。

時間推進到二○二四年十一月,世界棒球十二強賽事在台灣舉辦,期間台灣除了派出為中華隊應援的啦啦隊陣容外,於韓國隊出賽場次,主辦單位也找來安芝儇在內四名在台灣發展的韓籍啦啦隊成員,為韓國隊應援。

即使人在異鄉,仍能正式站上台,大聲為母國應援,這樣的包容性,成為台灣體育文化的獨特風景。

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蔡其昌曾在受訪時稱,當韓國啦啦隊都紛紛來台發展,背後反映的是,台灣已經是「啦啦隊的MLB(大聯盟)」。

她們的魅力不僅在球場,也深入民間。

「哇!是多慧!」李多慧與商周團隊踏入饒河夜市取景拍攝,不到一分鐘,周圍的人群紛紛舉起手機,捕捉她的畫面,並跟她互動。

當李多慧騎車環島時,前往武嶺山路中,偶遇的大叔也能認出她,詢問她是否能合照。

李多慧透過機車環島,深入台灣各地,感受在地人情味。(來源:取自李多慧YT官網)

台灣人的熱情,不是只對李多慧。二三年收到台鋼雄鷹棒球隊邀請、擔任球團應援總監的安芝儇,在接受商周採訪前開通了社群Threads帳戶,半小時不到,就增加了十萬名追蹤者,讓她驚呼「怎麼可能馬上就有十萬人!」

在過去,棒球平日的賽事,球團往往需要祭出額外優惠或特殊活動,才能催出票房,但,富邦育樂總經理陳昭如觀察, 二四年富邦悍將棒球隊引入三位韓籍啦啦隊成員後,「平日的(應援)熱區幾乎都是賣完的。」

韓國職棒產業的藍領,來台翻身明星

如此比肩明星的高人氣,已成為這些韓籍啦啦隊在台灣的日常,但,這卻是她們在韓國做夢也不敢想像的機會。

安芝儇所屬經紀公司2S SPOTAINMENT負責人黃勝鉉表示,他第一次來台參訪時,很訝異台灣啦啦隊可以擁有放上自己頭像的商品,甚至是有為了啦啦隊而舉辦的女孩主題日,與韓國風氣大相徑庭,令他相當震驚。

李多慧說,她在韓國只接過兩次廣告,但是在